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清雍正銅胎畫琺瑯藍地四季花卉渣斗

銅胎畫琺瑯渣斗,內外壁施淺藍色釉,頸部上沿飾黃、紅、藍三色回紋與如意紋,中段繪纏枝番蓮紋,下為蕉葉紋;肩飾黃地雲紋一圈,其下為粉邊黑地如意紋;器底緣繪粉色牡丹花瓣,間飾長短綠色花萼,如同牡丹綻放般;器腹有四黃地開光,分別繪春燕與月季、夏荷、秋蝶及牽牛花、冬梅,彷彿觀看窗外四季之變化;開光外飾纏枝番蓮紋。器底淺藍色地繪兩顆並蒂柿子與紅蝠,象徵事事如意與洪福齊天。柿子上書「雍正年製」楷書藍款。雍正時期擅用黑色裝飾琺瑯器,色彩上更顯豐富,有強烈的時代風格。

基本資訊

  • 現況地址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地址
    1
    臺北市
    士林區
    至善路二段221號
  • 數量
    1
  • 公告
    類別
    公告文號
    公告日期
    備註
    指定/登錄
    中華民國108年12月24日文授資局物字第10830139531號
    2019-12-24 10:19:19.037
  •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種類
    種類代碼
    G2


    種類名稱
    生活及儀禮器物


    種類子類別代碼
    G2.1


    總類子類別名稱
    信仰及儀禮器物


  • 年代
    清 雍正
  • 材質
    銅、琺瑯
  • 尺寸
    高8.1、口徑9.3公分
  • 保存環境
    庫房或展覽空間
  •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臺中市南區復興路三段362號
  • 主管機關單位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4-22177777
  • 主管機關名稱
    文化部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評定基準
    具有重要藝術造詣或科學成就/品質精良且數量稀少
  • 保管單位
    保管單位名稱
    國立故宮博物院


  • 古物所在地
    所在地名稱
    國立故宮博物院


    保存空間地址
    11143臺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保存空間屬性
    博物館、圖書館


    保存空間文資身分
    歷史建築


  • 法令依據
    <<古物分級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3條第1項第4、5款
  • 古物出處/出處或來源
    既存(繼承)
  • 出處或來源說明
    雍正年間;原收儲於端凝殿左右屋
  • 指定(登錄)理由
    此器銅胎,侈口,豐肩,斂腹,圈足渣斗,也稱痰盂、唾盂。器內施淺藍釉,口外壁淺藍地卷草紋錦,頸飾番蓮花和蕉葉紋,肩部黑地畫雲紋和變形如意雲頭紋各一圈,器腹淺藍地飾卷草紋錦,四開光內黃地,分別繪牽牛花及雙蝶;荷花;竹、薔薇、雙燕;和梅、靈芝等,並於器腹下方裝飾一周牡丹花瓣和蕉葉。圈足飾雲紋一周。底淺藍地中央繪雙柿及紅蝠,並於柿子上書藍色「雍正年製」無框雙行楷書款。紋樣設計巧妙,深富吉祥寓意。 該器延續康熙朝畫琺瑯色地開光的裝飾形式,頸部番蓮紋飾受傳統掐絲琺瑯裝飾影響。雖然康熙朝畫琺瑯已研發出黑色彩釉,但無論康熙或乾隆兩朝,黑色彩料的使用均未及雍正朝廣泛。此器器肩、圈足上的黑色彩釉反映康雍正朝代畫琺瑯色地之重要時代特色。 根據《奏銷檔》,這類作品除了御用與賞賜,一般人不可使用。該器原收儲於端凝殿左右屋,也顯示為清宮珍賞,足見其獨特及代表性。
  • 代表圖像來源
    國立故宮博物院
  • 典藏或財產編號
    故琺000230
  • 保存現狀
    有縮釉,有舊磨損、舊傷裂及髒汙。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