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纏花

纏花結合剪、纏、捻、繡等技巧,是臺灣常民生活中與生命禮俗密切相關的傳統工藝,為臺灣漢人民間生活吉慶祈願的文化表現,具有豐富的象徵意涵與藝術價值。

基本資訊

  • 現況地址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地址
    1
    宜蘭縣
    五結鄉
    宜蘭縣五結鄉
  • 公告
    類別
    公告文號
    公告日期
    備註
    指定/登錄
    文授資局傳字第10830140765號
    2020-01-06 16:59:40.471
    登錄纏花暨認定保存者陳惠美藝師
  • 級別名稱
    重要傳統工藝
  • 種類
    種類代碼
    E1.1


    種類名稱
    編織


  • 所屬族群
    類別名稱
    漢民族


  •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台中市南區復興路3段362號
  • 主管機關單位
    傳藝民俗組
  •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422177765
  • 主管機關名稱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評定基準
    反映族群或地方之藝術表現/在歷史與社會變遷下,具文化生命力,持續傳承與實踐/參與實踐之地方、社群或族群認同其為社會生活或文化特色重要之一環,具有代表性
  • 法令依據
    文化資產保存法第91條 傳統工藝登錄認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4條、第5條及第6條
  • 保存者/保存團體
    陳惠美
  • 指定(登錄)理由
    1.纏花結合剪、纏、捻、繡等技巧,是臺灣常民生活中與生命禮俗密切相關的傳統工藝,為臺灣漢人民間生活吉慶祈願的文化表現,具有豐富的象徵意涵與藝術價值。 2.纏花蘊含文化生命力,體現臺灣藝術與民俗文化特色,為生命禮俗、年中行事、祭祀儀禮中重要的傳統工藝文化資產;其表現形式有髮簪、供花、胸花、吊墜、燈飾及童帽綴飾等,是臺灣造花工藝中獨特且具代表性之工藝。 3.纏花不僅是傳統文化的體現,在民俗文化基礎上,也融合現代的材料延伸新技法,發揮造型創意,展現豐富造型、細緻作工與鮮麗色彩,應用範圍廣泛,是反映閩南與客家族群審美觀與文化特色的代表性手工技藝。
  • 代表圖像來源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