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臺東藺草編

臺東藺草編是在既有的技術基礎上,結合東部多元族群的生活文化特色,進行藺草編立體創作。使藺草編脫離傳統產業模式,進化到以複雜草編技巧,創作出獨特的藝術品。 保存者鄭梅玉(1956-)生於高雄市,自幼即對編織有極大的興趣。自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生物系畢業後,於民國69年(1980)被分發到臺東縣立新生國中任教,從此在臺東成家立業。民國83年參加臺東縣立文化中心(今臺東縣政府文化處)編織藺草課程,再參加臺東社教館(今國立臺東活美學館)編織課程。由林黃嬌老師啟蒙,爾後即自行創作。編然後知不足,曾遠到大甲鎮跟國寶草編藝師柯莊屘(1908-2004)學習技術,也到鹿港拜見黃志農老師(1941-2019)學「柴絲草」編織。 鄭梅玉的藺草編集各家之長,將周邊生活場景融入作品。並融合跨領域技法,自成一家。作品於民國87年至89年連續3屆傳統工藝獎編織類都入選,從此大放異彩,得獎與邀展不斷。重要獎項有民國90年日本第25回紀念日本手工藝美術展覽會會長賞,國立臺灣工藝研究所第1屆國家工藝獎三等獎,民國91年第16屆南瀛美展工藝類第三名等。重要展出有民國92年參加文建會『羊年特展』,於西班牙馬德里現場展演藺草編。民國107年參加馬來西亞檳城喬治市入遺十周年慶典現場示範展演藺草編。民國109年以「36種藺編技法展示版」,前往德國參加「2020慕尼黑國際工藝大展」。 民國94年獲大墩工藝師認證,民國97年獲國立臺灣手工藝研究所選為臺灣工藝之家。民國93年任臺東監獄藺草編織指導老師迄今。民國94年擔任國立歷史博物館「巧奪天工(四)臺灣傳統編結課程」講師,同年應邀往臺東監獄指導收容人的藺草編織技藝訓練班,三年有成,民國97年收容人以藺草編作品〈驅邪祈福——新船祭〉,參加臺灣手工藝研究所的工藝競賽,在第一名從缺的情形下,獲得全國第二名。民國100年任臺東生活美學館藺草編織班講師迄今。民國108年任中原大學商業設計系兼任講師。 專書有民國96年(2007)彰化鹿港左羊出版的《鄭梅玉的草編世界 》,民國98年(2009)臺中市文化局出版的《戀戀藺草香:鄭梅玉的草編世界 》。著作有民國98年(2009)臺東大學碩士論文《藺草編織的製作與運用之研究》。

基本資訊

  • 現況地址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地址
    1
    臺東縣
    臺東市
    臺東縣
  • 公告
    類別
    公告文號
    公告日期
    備註
    指定/登錄
    府文資字第1080218775號
    2019-10-18 10:32:36.657
  • 級別名稱
    傳統工藝
  • 種類
    種類代碼
    E1.1


    種類名稱
    編織


  • 所屬族群
    類別名稱
    漢民族


  •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臺東市南京路25號
  • 主管機關單位
    文化處文化資產科
  •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89-350129
  • 主管機關名稱
    臺東縣政府
  • 所屬主管機關
    臺東縣政府
  • 評定基準
    藝術性:具有藝術價值者/特殊性:構成傳統藝術之特殊藝能表現,其技法優秀者
  • 法令依據
    <<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1項第1款1、2目
  • 保存者/保存團體
    鄭梅玉
  • 指定(登錄)理由
    一、藺草早期遍植於苗栗苑裡及臺中大甲一帶,苑裡更有藺草之鄉的美譽。 二、清初當地婦女已經利用藺草編織草蓆,日治時期更研發出美觀的藺草帽。 三、鄭梅玉,高雄人,1979年自彰師大畢業後,1980年分發至臺東縣新生國中執教,曾向林黃嬌學習藺草編,1994年參加臺東縣立文化中心編織藺草課程一季,再參加臺東社教館編織課程一季,爾後自行創作,並不時在各種場合進行傳承工作,例如:臺東監獄。 四、立體編織巧工,將藺草編立體化、藝術化。 五、工藝體現過程透過巧手及巧思完成,充分運用大自然出產物創造出極具工藝及藝術價值作品。 六、符合傳統工藝登錄認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1項規定:傳統工藝應可追溯歷史脈絡、顯現持續累積與發展之軌跡;以及第2條第1項第1、2款:具有藝術價值及時代流派特色。
  • 代表圖像來源
    鄭梅玉提供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