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庄事件古墓為南庄抗日烈士合葬之無主塚,初建於明治44(1911)年,民國50(1961)年重修,始為今貌。日阿拐為南庄事件主要發起人,故又稱為「日阿拐事件」。日阿拐原姓張,祖籍閩南,8歲歲登陸中港,父母水土不服雙亡,由親戚撫養,後被賣給賽夏族日有來。及長,聯絡當時分裂之賽夏各社,合墾獅里興一帶,亦能與素來凶狠之泰雅族相抗衡,成為加里山各社的共同領袖。 光緒21(1895)年,日本進據台灣,翌年在南庄設立撫墾署,與日阿拐簽訂合約,卻是南庄事件的導火線。阿拐認為合約僅包含樟腦之製栳權,日本人卻認為包含開墾權,提出開墾申請,引起居住在日本人製栳租地的賽夏人不滿。明治35(1902)年,阿拐聯絡鹿場、苗栗、新竹各社,集結4、5百名社眾襲擊日警,日本則派遣部隊應戰,雙方纏鬥兩個多月,最後以原住民勢力單薄、死傷慘重而敗。戰後烈士之忠骸合葬於該塚,墓碑刻「南邑萬善同胞之墓」,至今仍有居民於中元節前往祭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