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臺東藺草編

臺東藺草編是在既有的技術基礎上,結合東部多元族群的生活文化特色,進行藺草編立體創作。使藺草編脫離傳統產業模式,進化到以複雜草編技巧,創作出獨特的藝術品。

基本資訊

  • 現況地址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地址
    1
    臺東縣
    臺東市
    臺東縣
  • 公告
    類別
    公告文號
    公告日期
    備註
    指定/登錄
    府文資字第1080218775號
    2019-10-18 11:27:56.259
    指定/登錄
    府文資字第1080218721號
    2019-10-18 11:42:13.906
  • 級別名稱
    傳統工藝
  • 種類
    種類代碼
    E1.1


    種類名稱
    編織


  • 所屬族群
    類別名稱
    漢民族


  •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臺東市南京路25號
  • 主管機關單位
    文化處文化資產科
  •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89-350129
  • 主管機關名稱
    臺東縣政府
  • 所屬主管機關
    臺東縣政府
  • 評定基準
    具有藝術價值/具時代或流派特色
  • 法令依據
    1.文化資產保存法第91條第1項。 2.傳統工藝登錄認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1款、第2款及第4條第1至3款。
  • 保存者/保存團體
    林黃嬌、鄭梅玉
  • 指定(登錄)理由
    一、藺草早期遍植於苗栗苑裡及臺中大甲一帶,苑裡更有藺草之鄉的美譽。 二、清初當地婦女已經利用藺草編織草蓆,日治時期更研發出美觀的藺草帽。 三、林黃嬌臺中清水人,從小在家家戶戶都有大甲蓆的環境下長大,與婆婆學習編製技法,1950年代遷居臺東。 四、遷居後持續進行作品創作,得到當時縣長鄭烈讚賞,更走出自己的一條路。 五、鄭梅玉,高雄人,1979年自彰師大畢業後,1980年分發至臺東縣新生國中執教,曾向林黃嬌學習藺草編,1994年參加臺東縣立文化中心編織藺草課程一季,再參加臺東社教館編織課程一季,爾後自行創作,並不時在各種場合進行傳承工作,例如:臺東監獄。 六、林黃嬌(鄭梅玉師承之)的藺草編,早期由婆婆處習得起底、加草及收編等基本技法,爾後變化到接草及析草技法,推陳出新。 七、立體編織巧工,將藺草編立體化、藝術化。 八、工藝體現過程透過巧手及巧思完成,充分運用大自然出產物創造出極具工藝及藝術價值作品。
  • 代表圖像來源
    109-110年度臺東縣文化資產個案資料同步更新維護計畫-徐明正提供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