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南管音樂

南管音樂
禁止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據林茂賢教授研究調查指出,廣義的南管指中國南方語系之音樂,它也有五音、絃管、南音、南樂、郎君樂、郎君唱等名稱。南管樂曲分有指、譜、曲三類,「指」又稱指套,即套曲,為有譜、有詞、有人物故事可供演唱之內容者。「譜」指樂器演奏曲,「曲」又稱唱曲,即散曲,為供演唱之單曲。唱詞發音以泉州腔為主,少數曲子以北方話演唱,俗稱「南北交」。 以南管之發展言,東晉五胡亂華,北方中原民族大舉南遷避禍,中原文化逐因而傳入福建閩南泉州一帶;及至唐末經王審知兄弟的推行,並吸收唐代大曲部分精華,與當地音樂結合,逐漸形成「南管」樂曲。宋朝王室為躲避金人,政治經濟南遷,因福建泉州是對外最早的港口,商船雲集,人口增加,文化日趨興盛,民間娛樂場所應運而興,於是一般藝人及愛好南音之士,逐競相創作新詞,使南音的內容更加充實。 元朝時,文人加入戲曲創作,南管一方面吸取元曲之內容,一方面模仿其風格從事創作。及至五大傳奇《琵琶記》、《荊釵記》、《白兔記》、《拜月亭》及《殺狗記》產生後,更豐富南管曲文。此外各地聲腔亦為南管所吸收、融合。 台灣南管由閩南傳入,最初流行於澎湖地區,其次為嘉義,繼而彰化鹿港一帶,相繼設館,聘請南管藝師傳授唱曲及樂器演奏。目前活動力較強的社團,有台北「閩南樂府」、「華生南樂社」與「漢唐樂府」;清水區「清雅樂府」;沙鹿區「合和藝苑」;鹿港有「聚英社」及「雅正齋」;台南「南聲社」等團體。

下載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OGDL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國家文化資產網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
建檔單位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現況地址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地址
1
臺中市
沙鹿區
公告
類別
公告文號
公告日期
備註
指定/登錄
府授文資遺字第1070115119號
2018-06-07 10:57:24.729
指定/登錄
府授文資遺字第10802332361號
2019-10-07 16:27:16.124
級別名稱
傳統表演藝術
種類
種類代碼
E2.2


種類名稱
音樂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臺中市西區市府路41巷19號
主管機關單位
臺中市文化資產處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422290280
主管機關名稱
臺中市政府
所屬主管機關
臺中市政府
評定基準
藝術性:具有藝術價值者/特殊性:構成傳統藝術之特殊藝能表現,其技法優秀者/地方性:傳統藝術領域有價值與地位,並具有地方色彩或流派特色顯著者
法令依據
文化資產保存法第91條、傳統表演藝術登錄認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4、5條。
保存者/保存團體
合和藝苑、清雅樂府
指定(登錄)理由
認定理由: 符合傳統表演藝術登錄認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4條第1、2、3款認定基準: 一、「熟知並能正確體現該登錄項目之知識、技藝及文化表現形式,並具代表性:在林吳素霞藝師帶領下,具備充足的南管相關知識,亦可完整體現南管音樂文化形式,並具重要性與代表性。 二、第2款「具該登錄項目之傳習能力及意願」:合和藝苑自創立以來,致力於南管教學不遺餘力,傳授南管藝能,並具傳承使命感。 三、第3款「在文化脈絡下為適當者」:合和藝苑長期參與南管各項演出、教學,逐年辦理南管春、秋二祭,與各館閣互動交流頻繁,亦為本市具代表性之南管館閣之一。 四、案經本市108年第1次傳統表演藝術、口述傳統暨傳統知識與實踐審議會議,審議通過增列為傳統表演藝術-南管音樂保存團體。法令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第91條、傳統表演藝術登錄認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4、5條。
代表圖像來源
臺中市文化資產處
所屬族群
類別名稱
漢民族


關鍵詞

回到最上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