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下淡水溪六庄頭義勇公做大功

1.舉辦日期與週期 「下淡水溪六庄頭義勇公做大功」每年舉辦1次,日期為每年農曆10月1日至農曆10月3日。其中10月1日為做小功、10月2日為做大功、10月3日為請水、送水儀式。 2.起源 1787年(清乾隆52年)林爽文事件發生後,廣安武舉人許廷耀擔任義首,招募下淡水溪流域六大庄的義民,聯合協助清代官兵對抗莊大田軍隊。莊大田用計迫使義民回守家鄉,最後義民在磚仔窰的溪邊渡口遭遇埋伏壯烈犧牲。這些犧牲的義民,後因福康安大學士奏請有功於清代政府,獲乾隆皇帝頒佈「旌義」二字。地方至今仍流傳「三日攻到府,一暝趕到厝」用來形容當時戰況緊急的俚語。自1788年起(清乾隆53年),每年農曆10月2日,即義民死而復生的日子,當地人會將妥善保存的「旌義」御筆,高掛設壇祭拜,並掛上「義民爺聖誕千秋」的對聯。祭祀活動由六庄民眾輪流舉辦。祭祀當日野臺戲數十臺、酒席數百席,當地人稱「義民普」。最終演變出萬丹許舉人與下淡水溪畔六大庄義勇公祭祀活動,祭祀活動至今已流傳200餘年 。 3.相關傳說 在六庄頭內流傳著一個說法,傳說庄頭只要輪到主辦做大功,因為會受到義民爺庇祐,所以當年度庄頭的作物會生長優美、五穀豐收。

基本資訊

  • 現況地址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地址
    1
    屏東縣
  • 公告
    類別
    公告文號
    公告日期
    備註
    指定/登錄
    屏府文保字第10730438200號
    2018-10-24 16:55:10.893
  • 級別名稱
    民俗
  • 種類
    種類代碼
    F5


    種類名稱
    儀式、祭典、節慶


  • 儀式過程及重要特徵
    1.儀式過程1或第一天(如何籌備與籌備所使用的器物或材料、儀式過程、儀式特色) 「下淡水溪六庄頭義勇公做大功」於每年農曆10月1日至10月3日之間舉辦,以高雄大樹、高雄大寮、屏東市萬丹(崙仔頂村、磚寮村)及屏東市的大洲里、頭前溪、六塊厝等6個庄頭輪流進行下淡水溪六庄頭義勇公做大功祭典。輪值祭祀的6個庄頭,因為年代久遠,原有六庄已傳有多種不同說法,其輪流進行大功儀式及時間也有所不同。但整體儀式程序大都依據著踏地(挑選做大功場地)、搭壇、神明起駕、場地插竹竿及布置、安壇(安神明壇及安義勇公壇)、請水、義勇公安座、公筵、送水等方式進行。農曆10月1日或10月2日上午神明起駕,出發請水,後義勇公安座,下午進行祭祀儀式;農曆10月2日或10月3日上午神明起駕,出發送水,儀式完成 。 做大功活動原先由六大庄輪流辦理,其他庄主動前往參與,從2018年起,因為有屏東縣下淡水溪義勇公文化協會整合各庄頭,每年做小功的庄頭會一起至做大功的庄頭聯合舉辦做大功。此外,過去的六庄頭隨時間演變,現已變成12村莊,在舉辦請水、送水儀式時,會在場地四周插上代表12村莊的旗幟,代表12村莊的人皆有到達。若因故無法舉辦做大功,則由萬丹許舉人後代於祖厝廣場辦理做大功,其他未輪值庄頭則為做小功,祭祀活動當日其他庄的庄民於宮廟廣場或家戶門口祭拜。
  • 所屬族群
    類別名稱
    漢民族


  •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屏東市瑞中街15號
  • 主管機關單位
    屏東縣文化資產保護所
  •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8-7227001轉分機21
  • 主管機關名稱
    屏東縣政府
  • 所屬主管機關
    屏東縣政府
  • 主辦單位-地址
    屏東縣萬丹鄉廣安村廣安路230巷36號
  • 主辦單位-聯絡人
    許廣進
  • 主辦單位-聯絡電話
    08-7330924
  • 主辦單位-名稱
    屏東縣下淡水溪義勇公文化協會
  • 評定基準
    傳統性:具有古昔生活傳承,風俗形成與發展者/地方性:民俗其形成與發展具地方特色,或與其他地區有顯著差異者/歷史性:由歷史事件形成,具有紀念性意義者
  • 法令依據
    符合「民俗登錄認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1項第1、2、3款。
  • 保存者/保存團體
    屏東縣下淡水溪義勇公文化協會
  • 指定(登錄)理由
    登錄(民俗:儀式)理由 1. 目前下淡水溪兩岸,包括高雄大樹、高雄大寮、目前屏東市(大洲里含大洲、頭前溪、六塊厝)、屏東萬丹等地的輪流做大功祭典,十分積極,民間自我認同度高,且因當地祭祀民眾對於此一歷史脈絡仍然清楚,所以持續保持著自主性、自發性地參與祭典活動。2. 「做大功」儀程:搭壇為祭場-下淡水溪請水(迎請英靈)-慶公筵-送水(恭送英靈),顯著反映下淡水溪兩岸六庄頭族群或生活與文化之特色。3. 表此俗為下淡水溪東西兩岸六庄頭之特色民俗,存在時間已有一段歷史,同一事件引發的跨縣市(屏東市、萬丹鄉、大樹鄉、高雄市大寮區)民俗,有地域性統合之特色。
  • 代表圖像來源
    屏東縣文化資產保護所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