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布袋太聖宮魍港媽祖神像

魍港媽祖為木雕連座之坐姿神像。媽祖坐於凳子上,腳下有踏墊。外層罩有現代製作之九旒銀質鳳冠,身披神衣,神衣外有珍珠編綴的網套。褪去神衣後,實木雕刻神像姿勢係雙手持笏,有冕冠,冠中央似為一玉珮造形,冠頂有九道,顯示為九旒;冠之兩側有固定帽的髮笄末端垂帶。衣著由上而下分別是雲肩、袖衫、霞帔、玉帶、蔽膝,下襬劍帶及雙足足尖微露 神像腦後髮式為挽起,非垂鬃。後腰處刻有寬版腰帶,腰帶髹紅漆,似有黑漆,但已重複上漆覆蓋又剝落,痕跡不明顯。 坐凳底部被挖鑿出一凹痕,坐凳原本上有保護漆,較光亮,但已剝落許多。神像身上紋飾以漆線裝飾,原有彩繪漆層、安金,但漆線及色料多數脫落,安金斑駁,露出披土及裱紙。身體有裂縫,縫內有白色披土,顯見在刻造神像時已開裂。 透過Dino2.0pro放大顯微鏡觀察底部木材端面弦切面,取得生長輪、導管、木質線、縱向薄壁細胞等訊息,發現木質肌理特徵包含散孔生、導管斜向排列、孔管單獨或2-3徑向複合薄壁細胞為短翼狀、木材有樟木香氣。對比ISAWA identification system of Japanese woods系統等研判為樟木。

基本資訊

  • 現況地址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地址
    1
    嘉義縣
    布袋鎮
  • 數量
    1
  • 公告
    類別
    公告文號
    公告日期
    備註
    指定/登錄
    文授資局物字第10830012512號
    2019-01-29 14:15:08.055
  •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種類
    種類代碼
    G2


    種類名稱
    生活及儀禮器物


    種類子類別代碼
    G2.1


    總類子類別名稱
    信仰及儀禮器物


  • 年代
    明末清初
  • 材質
    樟木
  • 尺寸
    長25公分、寬23公分、高54公分
  • 保存環境
    半開放空間
  •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台中市南區復興路三段362號
  • 主管機關單位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4-22177622
  • 主管機關名稱
    文化部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評定基準
    能表現傳統、族群或地方之風俗、記憶及傳說、信仰、技藝或生活文化之重要特色/能反映政治、經濟、社會、人文、藝術、科學等歷史變遷或時代之重要特色/數量特別稀少或具完整性保存意義者
  • 保管單位
    保管單位名稱
    布袋太聖宮


  • 古物所在地
    所在地名稱
    布袋太聖宮


    保存空間地址
    嘉義縣布袋鎮好美里132號


    保存空間屬性
    寺廟


    保存空間文資身分
    無文資身分


  • 法令依據
    <<古物分級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3條第1、3、5款
  • 古物出處/出處或來源
    既存(繼承)
  • 指定(登錄)理由
    本尊媽祖為木雕連座之造像,媽祖端坐無圈背凳椅上,呈現兩手交握之朝天體手姿,頭戴冠冕,冠之兩側有固定帽的髮笄末端垂帶,服飾著雲肩、袖衫、霞帔與玉帶,從造像風格之朝天體手姿、頭戴冕冠、與坐無圈背椅等特色,符合明末清初天妃之造像風格,通高約為54公分。 神像雕製及材質與工藝技法部份,本體木雕材質經研究與科學檢測,其纖維具有樟木特點。工藝技法部份使用了批土、裱紙、乾漆、漆線等技法可歸屬閩南派粧佛技法,並從科學檢測可發現漆層中檢測具朱漆層反應。根據《明史》、《明會典》等文獻記載,明代皇妃、九嬪、皇太子妃、親王妃、郡王妃等命婦之服飾方面有著紅衣為禮服的規例,並明末即有「朱漆媽」之文物類型。爰魍港媽祖與傳世明代晚期「命婦」二品女官的服飾形象等較為貼近,具有明代風格,其年代亦可推論屬明末清初。古物本身保留原始工藝之製作風貌,甚具珍稀性。 布袋太聖宮魍港媽祖神像位於嘉義縣布袋好美里(虎尾寮),該地名舊稱「魍港」。依據相關文獻如荷蘭時期(1623年)測繪之〈大員海域航海圖〉,及萬曆年間《明實錄》、明末陳第〈東番記〉等均可見此地名,顯見在荷蘭與鄭氏時期已是臺灣之重要港口。
  • 代表圖像來源
    嘉義縣政府
  • 典藏或財產編號
  • 保存現狀
    神像彩繪層、漆層剝落嚴重,木料多處開裂,但損壞狀況穩定。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