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Satokoay(舞鶴)考古遺址

Satokoay(舞鶴)遺址自日治時代原被稱為マィヅル社遺址或舞鶴遺址(鹿野忠雄 1930),1988年內政部公告為國家3級古蹟時,即以舞鶴遺址命名。其後,考古學者建議依考古遺址最小命名原則更名為掃叭遺址,此主要是因為臺灣省文獻會出版的《臺灣古蹟集》中指出:掃叭石柱因為掃叭台地而得名(林衡道、郭嘉雄 1977:315)。本遺址於1988年公告為國家三級古蹟,2006年重新指定為花蓮縣縣定遺址。 現名稱的Satokoay為阿美語(石柱所在之地),為當地原住民族對石柱所在空間的命名;「舞鶴」則為日治時期本遺址的名稱。為尊重原住民族部落傳統名稱與本遺址最初命名,花蓮縣政府於2016年重新公告為Satokoay(舞鶴)遺址。

基本資訊

  • 現狀
    Satokoay(舞鶴)遺址大部份為茶園、果園,遺址中央有一大一小石柱,周圍約100公尺方圓已由花東縱谷國家風景管理處管理維護,種植草皮且於周圍修築木棧道、涼亭等,遺址環境有定期維護措施。Satokoay(舞鶴)遺址維持良好,無人為破壞;石柱維持尚可,偶有昆蟲附生與植物生長。
  • 現況地址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地址
    1
    花蓮縣
    瑞穗鄉
    新舞鶴段330、331、332地號
  • 公告
    類別
    公告文號
    公告日期
    備註
    指定/登錄
    府文資字第09505801410號
    2006-11-02 14:54:08.165
    變更/修正
    府文資字第1050179277B號
    2016-09-23 14:55:03.542
    指定/登錄
    府文資字第1080037196A號
    2019-02-25 00:00:00.0
  • 級別名稱
    縣(市)定考古遺址
  • 所有權屬
    身分
    名稱
    土地所有人
    中華民國
    土地所有人
    瑞穗鄉公所
    土地所有人
    花東縱谷風景管理處
  • 文化意義
    根據中央研究院郭素秋女士研究的成果,Satokoay(舞鶴)遺址存在著距今約3,000~2,400年前麒麟文化、約2,100 ~ 1,600年前花岡山上層文化,以及500年前以降的靜浦晚期文化(阿美文化)。有關麒麟文化的來源,由於縱谷中Satokoay(舞鶴)遺址的位於秀姑巒溪流域,而秀姑巒溪為穿海岸山脈連接東海岸和縱谷的孔道,不排除可能有東海岸中段的麒麟文化人群沿著這條河流擴散到縱谷中段地區,而使得東海岸中段到縱谷中段一帶成為麒麟文化的分布區域。其二,縱谷新石器晚期的麒麟文化在東海岸的花東縱谷中段出現的立石遺跡,來源極可能與花蓮當地早一階段的東部繩紋陶文化有關(郭素秋 2013)。 至於花岡山上層文化,則可能與來自北部植物園文化的印紋陶之影響有關。而靜浦晚期文化,則不能排除與現今的居住在當地的阿美族有所關係。 Satokoay(舞鶴)遺址除在新石器時代的文化研究上,可以對該區域的人群移動與互動產生重大突破;在現今原住民的神話上也占有一席之地,如太巴塱、迦納納、馬立雲等周遭的部落,阿美族、撒奇萊雅族等族群都視Satokoay(舞鶴)遺址的大石柱為重要的象徵物。
  •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花蓮市文復路6號
  • 主管機關單位
    花蓮縣文化局
  •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3-8227121分機314
  • 主管機關名稱
    花蓮縣政府
  • 所屬主管機關
    花蓮縣政府
  • 評定基準
    遺址在文化發展脈絡中之定位及意義性/遺址在學術研究史上意義性/同類型遺址數量之稀有性/遺址供展示教育規劃之適當性/具其他遺址價值者
  • 定著土地之範圍
    花蓮縣瑞穗鄉新舞鶴段330、331、332地號,面積約為5,366.56平方公尺,省道台九線由北側繞過遺址區域,北回歸線標誌公園位於舞鶴石柱南方約600公尺。
  • 土地使用狀況
    石柱周圍為果園,以柚子果園為主;遺址的北側(縣定遺址範圍之外)常年栽種茶樹,唯2016年大規模整地,整地後地表可見大量的石板露出,並可見少量的立石、有肩單石,及陶片、石斧等遺物。
  • 緯度
    23.470835450527044
  • 經度
    121.35943446049208
  • 法令依據
    「文化資產保存法」第111條、「行政程序法」第122條、107年12月17日召開之「花蓮縣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會有形文化資產組107年度第3次會議」決議。
  • 影音多媒體圖片
  • 鄰近遺址核對
    位於或鄰近列冊遺址
  • 鄰近地標
    北迴歸線
  • 指定(登錄)理由
    1.遺址在文化發展脈絡中之定位及意義性:在過去Satokoay(舞鶴)遺址 歸類於「卑南文化」,在不斷累積研究果後,重新歸類於「麒麟文化」。本遺址對於兩文化間的比較與分類研究上具有重要的分水嶺與意義。 2.遺址在學術研究史上意義性:為花東縱谷中少數的麒麟文化遺址,對於文化間區域互動關係富有啟發性。 3.遺址文化堆積內涵之特殊性及豐富性:含括距今約3,000~2,400年前麒麟文化、約2,100~1,600年前花岡山上層文化,以及500年前以降的靜浦晚期文化(阿美文化)。 4.同類型遺址數量之稀有性:遺址中的石柱為目前全台所見最大史前石柱。 5.遺址保存狀況之完整性:相對完整,部分受農耕損害。 6.遺址供展示教育規劃之適當性:該遺址位於台9線公路上,花東縱谷國家風景管理處已將該處規劃為遺址休憩區,除停車場、涼亭、木棧道等休憩設施外,也已多處設置說明告示牌提供解說。
  • 代表圖像來源
    花蓮縣文化局
  • 使用情形
    掃叭石柱四周規劃有觀景平台,在觀景平台之外仍有許多農業行為。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