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民國張大千廬山圖 橫披

張大千(1899-1983),名爰,號大千居士,四川內江人。早年從學於曾熙(1861-1930)和李瑞清(1867-1920),奠定紮實的書畫根柢。抗戰期間,復前往敦煌莫高窟、榆林窟,潛心臨摹壁畫,前後長達兩年又七個月(1940-1942),藝事益趨精進。六十歲以後,更融會中西,在傳統筆墨的基礎上,另闢潑墨、潑彩新格局。民國六十六年(1977),他結束異國的寄寓遠遊,卜居士林外雙溪,築室曰「摩耶精舍」。七十二年(1983)辭世後,家屬奉遺命將寓所捐出,交歸故宮負責管理,是為「張大千先生紀念館」。 〈廬山圖〉於民國七十年(1981)七月在摩耶精舍開筆,前後歷時一年又七個月(1981-1983)。此作雖非出自對景寫生,但凝聚了大千畢生的畫藝精粹,筆墨縱橫排盪,並融合潑彩大寫意法,畫面布局雄偉,吞吐著極其撼人的氣勢。張大千逝後十周年(1993),由其家屬捐贈予國立故宮博物院典藏。〈廬山圖〉在幾近一丈的遼闊幅面中,除了左側以遠方的鄱陽湖作收尾外,其餘盡屬群峰連綿、瀑布流洩與煙嵐繚繞之景,布局雄奇而賦彩瑰麗。全畫中起伏的山勢,可約略區隔為三大塊量體,相互間則透過潑墨與青綠潑彩的手法作統合。色、墨的聚積和布排,處處盈溢著輕重、疏密與濃淡的層次變化。

基本資訊

  • 現況地址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地址
    1
    臺北市
    士林區
    至善路二段221號
  • 數量
    1
  • 公告
    類別
    公告文號
    公告日期
    備註
    指定/登錄
    文授資局物字第10830017351號
    2019-02-18 14:32:10.364
  • 級別名稱
    國寶
  • 種類
    種類代碼
    G1


    種類名稱
    藝術作品


    種類子類別代碼
    G1.2


    總類子類別名稱
    繪畫


  • 年代
    民國
  • 作者
    張大千
  • 材質
    紙本
  • 尺寸
    178.5×994.6公分
  • 保存環境
    庫房或展覽空間
  •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臺中市南區復興路三段362號
  • 主管機關單位
    文化資產局
  •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4-22177777
  • 主管機關名稱
    文化部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評定基準
    能反映政治、經濟、社會、人文、藝術、科學等歷史變遷或時代特色之代表性/具有獨特藝術造詣或科學成就/對知識、技術或流派發展具特殊影響或意義
  • 保管單位
    保管單位名稱
    國立故宮博物院


  • 古物所在地
    所在地名稱
    國立故宮博物院


    保存空間地址
    111台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保存空間屬性
    博物館、圖書館


    保存空間文資身分
    歷史建築


  • 法令依據
    <<古物分級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4條第3、4、6款
  • 古物出處/出處或來源
    受贈
  • 出處或來源說明
    張大千逝後十周年(1993),由其家屬捐贈予國立故宮博物院典藏。
  • 指定(登錄)理由
    張大千(1899-1983),當代大書畫家。藝術造詣從傳統明清兩朝奠基,進而上溯唐宋,取資敦煌石窟,其後居停歐美,再回台灣定居,這種經歷兼具時潮眼界,在傳統筆墨的基礎上,另闢潑墨、潑彩新格局,對近現代水墨畫發展深具影響。 〈廬山圖〉於民國七十年(1981)七月在摩耶精舍開筆,前後歷時一年又七個月(1981-1983)。此作是張大千畢生最大的單幅作品,也是晚年用力最深的鉅作,雖非出自對景寫生,但凝聚了大千畢生的畫藝精粹,筆墨縱橫排盪,並融合潑彩大寫意法,畫面布局雄偉,吞吐著極其撼人的氣勢。代表張大千暮年勇於挑戰自我極限,以及在青綠潑彩一格的高度成就。
  • 代表圖像來源
    國立故宮博物院
  • 典藏或財產編號
    贈畫000654
  • 保存現狀
    良好。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