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大鼎

侈口,附耳,圜底,蹄足。口沿下飾兩道弦紋。全器簡約樸實,為西周晚期典型樣式。 器內壁鑄有長篇銘文,共七十八字,又重文三字: 唯十又五年三月既霸丁亥,王在 侲宮,大以厥友守。王饗醴,王呼膳夫 召大以厥友入扞。王召走馬應令取騅 卅二匹賜大,大拜 首,對揚天子丕顯休,用作朕烈考己伯盂鼎,大其子子孫孫萬年永寶用。

基本資訊

  • 現況地址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地址
    1
    臺北市
    士林區
    至善路二段221號
  • 數量
    1
  • 公告
    類別
    公告文號
    公告日期
    備註
    指定/登錄
    文授資局物字第10830016641號
    2019-02-14 14:18:24.896
  •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種類
    種類代碼
    G2


    種類名稱
    生活及儀禮器物


    種類子類別代碼
    G2.99


    總類子類別名稱
    其他


  • 年代
    西周晚期(西元前9-8世紀)
  • 材質
    銅/鑄造
  • 尺寸
    通高31.6公分/口徑38公分/重9.94公斤
  • 保存環境
    庫房或展覽空間
  •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臺中市南區復興路三段362號
  • 主管機關單位
    文化資產局
  •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4-22177777 
  • 主管機關名稱
    文化部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評定基準
    能反映政治、經濟、社會、人文、藝術、科學等歷史變遷或時代之重要特色/對知識、技術或流派發展具重要影響或意義
  • 保管單位
    保管單位名稱
    國立故宮博物院


  • 古物所在地
    所在地名稱
    國立故宮博物院


    保存空間地址
    111台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保存空間屬性
    博物館、圖書館


    保存空間文資身分
    歷史建築


  • 法令依據
    <<古物分級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3條第3、6款
  • 古物出處/出處或來源
    既存(繼承)
  • 出處或來源說明
    清宮舊藏,著錄於《西清古鑑》卷2頁17。
  • 指定(登錄)理由
    此器深腹,圜底,蹄足。口沿下飾兩道弦紋,簡約樸實。器內壁鑄有長篇銘文,述及儀式進行時擔任周王身邊的傳喚官膳夫,輔助周王進行對作器者大的賞賜儀式。此一職位在西周早期為食官,至西周晚期時於政治上取得了重要地位,為周王的左右。此器銘文展現了膳夫在儀式進行中的職能,可見證膳夫職能的轉換和發展。 《殷周金文集成》所錄〈大鼎〉計有三件,除本件外,一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一件已佚。傳世另有〈大簋〉及〈大簋蓋〉,記述周王賞賜牡牛及田地等,可見器主的顯赫與尊榮。 此器為清宮舊藏,著錄於《西清古鑑》卷2頁17。
  • 代表圖像來源
    國立故宮博物院
  • 典藏或財產編號
    故銅002370
  • 保存現狀
    良好。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