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震安宮振祐堂八家將

震安宮原名為「五安境廟」,興建於清道光年間,奉祀五府王爺,又稱「五安境王爺廟」。1876年(清光緒2年)廟方人員為求發展,於是迎請境內香火頗盛且靈驗的玄天上帝至廟中奉祀,並改名為震安宮 。 1963年至1967年間 嘉義過溝仔震安宮為了籌備玄天上帝出巡,在震安宮旁成立振祐堂八家將,並且禮聘慈濟宮振裕堂的蘇金山與陳元成來教導。振祐堂奉池府千歲為主神,成為第二間「振」字脈系的家將堂館 。 振祐堂成立後積極傳揚八家將文化,於各地成立分堂館,如嘉邑振如堂、茄萣振義堂、松山振勝堂、六龜振吉堂等,成為「振」字脈系中傳衍最盛的家將堂。2018年甚至吸引馬來西亞八靈殿前來拜師學藝,於馬六甲成立振善堂。此外,振祐堂首創「坐炮」儀式,展現民間信仰對於鞭炮驅邪揚威功能的價值觀。坐炮除了清淨家將身心,亦有宣揚神威的效果,讓臺灣其他家將堂館爭相仿效 。

基本資訊

  • 現況地址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地址
    1
    嘉義市
  • 公告
    類別
    公告文號
    公告日期
    備註
    指定/登錄
    府授文資字第10851001363號
    2019-01-10 16:28:43.215
  • 級別名稱
    民俗
  • 種類
    種類代碼
    F99


    種類名稱
    其他


    其他說明
    儀式(陣頭)


  • 儀式過程及重要特徵
    振祐堂出陣時的表演動作包含排班、踏三粒、落路、切籤、開四門。其中落路是振佑堂八家將團套式表演的基礎步法,其他步法還包含龍虎包、鈴弄走 。 此外,振祐堂的出陣儀式包含安堂、開面、起馬、報番 、押香擔、收驚、敬包酒 、不敢當 、拚腳力 、清厝、落馬、坐炮等。其中最特別屬坐炮儀式。振祐堂為臺灣首個進行家將坐炮的家將團,早期創團時並無鞭炮轟炸的練習,在1970年代至雲林虎尾出陣時,一位成員遭信眾言語相激,便大膽接受大量鞭炮轟炸。自那時起,振祐堂每位裝將人員便開始挑戰坐炮 。坐炮的儀式過程為家將在出陣時,信眾或宮廟會集中一堆大量的鞭炮,讓家將團中的其中一位或兩位成員站立其中,再由該團成員為其點燃鞭炮,藉此宣揚家將神威。
  • 所屬族群
    族群名稱
    福佬


    類別名稱
    漢民族


  •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嘉義市忠孝路275號
  • 主管機關單位
    文化資產科
  •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52788225#505
  • 主管機關名稱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 所屬主管機關
    嘉義市政府
  • 評定基準
    民間高度認同,並持續自主、自發參與/顯著反映族群或地方社會生活與文化之特色/其表現形式與實踐仍保留一定之傳統方式
  • 法令依據
    《民俗登錄認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1項第1、2、3款。
  • 保存者/保存團體
    震安宮振祐堂
  • 指定(登錄)理由
    1.民間高度認同,並持續自主並自發參與: (1)振祐堂於西元1963年(民國52年)由震安宮為玄天上帝廟自發組成,並持續獨立運作超過半百寒暑。 (2)為振裕堂第一分堂館,穩定性高且分堂眾多,傳承能力強。 2.顯著反映族群或地方社會生活及文化之特色:除了延續傳統,另加入創新作為,影響嘉義八家將文化深遠。 3.其表現形式及實踐仍保留一定之傳統方式:具備導師、法師、面師的傳承,三師制度完整,為嘉義市目前家將團僅存者,難能可貴。
  • 代表圖像來源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