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麻豆林家三房祖厝

麻豆林家開臺祖林文敏(1775-1841)為泉州安溪人,1799年(清嘉慶四年)渡海從安平港上岸後,從事挑夫,至進入麻豆巷口郭家擔任長工,娶得郭家千金為妻,林家以商業起家,經營臺閩兩地商貿(以米糧為主)、糖、酒等事業,麻豆地區早期以黑砂糖著名,林家掌握原料控制產銷成本。副產品的糖蜜酒亦為製糖收入來源之一,加上郭家提供製酒技術,有稱林文敏「釀酒敏仔」,亦涉及較需資本的製油及碾米等,開設糖郊林裕發號,往返臺廈謂產銷合一,再添購農地魚塭逐漸擴大家族版圖。 林家第二代分別向商業及功名發展,其中長、次子主要從事商業,所得榮銜均後代中舉追封虛銜。長子甚至在府城開設店面,經營船頭行並成立商號「林裕發行」。三子以後出2位武舉、1位文舉,此時多向文武功名發展,或考取功名,或捐納致仕,使得林家從商賈身份轉化為地方仕紳,進而參與公共事務,第三代以後亦有多人經由文舉出仕。 民間趣稱林家從麻豆走到臺南府城,不用經過他人的地,林家分家前土地持有超過2000甲。家族資產不計鹽田、魚塭、水圳權等,府城、麻豆等地,還坐擁近百家店面,各房也興建大厝,出現商轉地方仕紳發展,有稱為臺灣三大林家之一。 戰後國民政府實施「三七五減租」與「耕者有其田」政策,即使林家受到影響,其從清代發展下來,累積的底蘊不僅是土地資源而已,在歷史、建築及人文方面對麻豆地區影響更是深遠。本案即林家三房祖厝,位於三民路與中興街交夾的街廓。

基本資訊

  • 現況地址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地址
    1
    臺南市
    麻豆區
    臺南市麻豆區三民路50號
  • 公告
    類別
    公告文號
    公告日期
    備註
    指定/登錄
    府文資處字第1071388380A號
    2018-12-28 15:06:51.057
    變更/修正
    府文資處字第 1080450890A號
    2019-04-22 00:00:00.0
  • 級別名稱
    直轄市定古蹟
  • 種類
    種類代碼
    A3


    種類名稱
    宅第


  • 外觀特徵
    三房祖厝座西朝東,本體可分四合院與左右護龍。入口自今三民路進入,而以古蹟本體為中心,大致可分前院果園、埕、後院果園與側院,即前院、側院、後院皆有不同時期之增建物。 三房祖厝屋頂構造可分為硬山、懸山,前後落與左右護龍面埕處皆為硬山式,左右廂房為懸山式屋頂,步口廊作捲棚,同作捲棚的有左右過水廊,左右護龍面後院處為懸山式屋頂相當特殊。屋頂接界處作落馬槽,雨水順其排入各個深井,特別於是深井四個角落分別鋪設花崗石板,排水口設於龍邊。 屋頂有多個天窗,屋瓦皆採用仰合瓦。屋脊於前落的脊肚位置有泥塑裝飾,厝身合院與左右過水間屋脊局部砌有柳條磚,支撐蟹殼頂之構法亦特殊,楹仔尾端削斜直接放置於瓦養上,無與木構固定。 外牆主要為紅磚順砌構造,前落牆柱、正立面腰身以上為紅磚斗砌,腰身以下內側則以石板包覆,三房祖厝立面牆體使用大量「半截壁」,係為格扇下部為牆體,其上半部為窗。過水間與前護龍面向埕的牆體上設有槍眼。 整體地基抬高,臺基局部設有櫃臺腳,為青斗石雕以花紋。三房祖厝使用相當多的鐵剪刀來增強結構,類型有有T型與S型,正廳牆外側、前後大規壁上設置T型鐵剪刀,後落背立面局部有S型鐵剪刀。 建築外牆的水車堵及山牆上,可見有壁畫裝飾,水車堵、對看牆與屋脊亦有泥塑裝飾。門窗面外主要使用花崗石條直櫺窗,大廳設置三開六扇門,可整面取下。
  •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
    麻豆林家三房祖厝主要損壞為地坪不均勻沉陷與木構白蟻蛀蝕嚴重與腐朽;應進行相對應的修復設計,以及採用綜合防治工法,減少防治漏洞並預防全蟻種。
  • 所有權屬
    身分
    名稱
    土地所有人
    祭OOOOOOOOOOO
    建築所有人
    祭OOOOOOOOOOO
  •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5巷1號
  • 主管機關單位
    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
  •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6-2213597
  • 主管機關名稱
    臺南市政府
  • 所屬主管機關
    臺南市政府
  • 室內特徵
    三房祖厝採中軸對稱的空間佈局,前後落與左右廂房合圍出一方正深井,向左右延伸,前落、後落皆有彎光門通往左右護龍。三房祖厝格局特色為門廳作雙層凹壽,外層凹壽範圍加寬到部分的左右次間,而後落左右次、稍間皆有閣樓。 「四合院」為面寬五開間,厝身主要內牆為架扇結構壁面,由木板堵、磚牆與屏仔壁所組成,前後落架扇壁體皆為中下木板堵、屏仔壁上堵。棟架於林家三房的前、後落為穿鬪式架扇,穿鬪式架扇中唯有照廳與大廳之架扇有使用肥束,其他部位之穿鬪式架扇皆使用一般束木連接。後落次、稍間之間的架扇無落柱,採移柱法。 「左右廂房」壁面為磚砌下堵、木板中堵、屏仔壁上堵,左右前護龍與左右後間皆為磚砌下堵、屏仔壁中上堵。廂房步口廊為疊斗式棟架,於左廂房的落柱下半部為石造方柱。三房棟棟架特殊之處在於柱與磚牆交接面,為局部刨平貼附於牆面上,而廂房的棟架在臨步口處多落一隻柱,若無落此柱,會使步口大小與大廳步口廊大小相近。 「左右後護龍」由巷路分為前後兩部分,前後護龍分別由過水門廳步口廊、過水廊與彎光門相連接,形成前後兩個方正深井,為居家內部的活動空間。壁面皆為屏仔壁。牆體於屏仔壁有編竹夾泥牆構造。左右護龍之過水間、後間與前護龍局部有立筒式棟架,右過水廊有花崗岩柱。 三房祖厝的裝飾於斗砌磚牆四角為雲型磚雕,前落凹壽上方懸有一武魁匾額,凹壽對看牆上方各有一獅座。木雕主要分布於前、後落,有插角、吊桶、花座、通隨等結構部分,亦有門堵、格扇上之透雕、淺雕裝飾。 整體色彩以黑色及朱紅色為主,石灰壁畫以大廳步口兩側牆面為主。木構彩繪主要於六扇門板、四件門廳步口棟架上的木斗花卉,四幅門板瓜果彩繪於第一進凹壽龍虎邊的石榴、桃子,第二進大廳後方龍虎邊門板的南瓜與石榴、桃子,在第一進門廳門板上繪有兩幅天官圖像。
  • 評定基準
    具高度歷史、藝術或科學價值者/表現各時代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
  • 定著土地範圍(公告地號)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大小段
    地號
    1
    臺南市
    麻豆區
    中興段
    760
  • 緯度
    23.181095
  • 經度
    120.24535600000002
  • 法令依據
    <<古蹟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1項第1、2款
  • 指定(登錄)理由
    (1)具高度歷史、藝術或科學價值者: 麻豆林家為麻豆地區重要且具代表性之家族,家族成員在地方商業及文武功名之發展殊為可觀,祖厝見證家族在麻豆地區之經略及地方文史發展,具高度歷史價值。 (2)表現各時代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 祖厝興建於咸豐7年(1858),「七包三」二進合院反映當時代建築特色,代表當時代傳統樣式建築之技術、工法與材料。石材、福杉等建材運自福建廈門等地,材質考究,並自建磚窯製磚,其品質具一時之水準。建築保留傳統木作、泥作及雕刻等精美工藝,格局、形制相當完整,呈現出當時代大家族之恢弘格局與氣勢。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