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臺鐵舊山線-大安溪鐵橋

「臺鐵舊山線─大安溪鐵橋」位處臺中與苗栗交界,緊鄰苗栗縣三義第七號隧道南口至臺中市后里區之間。全長637.39公尺,共有8個桁架,由10孔62.41公尺花樑構成(兩橋墩間一桁樑為一孔)。大安溪鐵橋興建於明治36年(1903),明治41年(1908)竣工,曾是日治時期運送物產及南北間連絡的重要橋樑。 大安溪鐵橋曾於昭和10年(1935)中部大地震後改建,民國52年(1963)為增強橋樑結構,使其較能承載更重與更高速及更多班次的列車通過為重點,進行抽換鋼樑工程,雖非原構,但外觀上似乎與初建時無異,僅桁架與連結部份則有些許不同。 民國87年(1998)舊山線停駛後,大安溪鐵橋不再有火車行駛其上。目前,臺鐵舊山線上,留有此類型的花樑鋼橋構造的鐵橋,只有「大安溪鐵橋」(637.39公尺)、「大甲溪鐵橋」(382.2公尺)及「高屏溪舊鐵橋」(1,526公尺)三座。 因大安溪鐵橋現況保存良好,而於民國93年(2004)進行「臺灣世界遺產潛力點舊山線老照片數位化建置工程」。民國99年(2010)經過重新整理後,搭配著蒸汽火車復駛舊山線。民國105年(2016)執行「臺灣舊山線鐵道文化景觀調查研究暨保存及管理原則計畫」。現為保遊客安全,而封閉管理。

基本資訊

  • 現況地址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地址
    1
    臺中市
    后里區
    位於臺鐵舊山線,緊鄰苗栗縣三義第七號隧道南口至臺中市后里區間。
  • 公告
    類別
    公告文號
    公告日期
    備註
    指定/登錄
    府文資字第1060011002號
    2017-11-23 00:00:00.0
    苗栗縣政府
    指定/登錄
    府授文資古字第1060246538號
    2017-11-23 15:02:46.072
    臺中市政府
  • 級別名稱
    直轄市定古蹟
  • 種類
    種類代碼
    A15


    種類名稱
    橋樑


  • 現狀
    民國106(2017)年11月23日,依文化資產保存法第5條規定,臺中市、苗栗縣之直轄市及縣定古蹟「臺鐵舊山線-大安溪鐵橋」以橋梁長度中線為界,南端由臺中市政府為主管機關,北端則由苗栗縣政府為主管機關。涉及該橋梁整體事項則由兩縣市共同或個別發起討論、審議等行政程序。若有主管機關權責不明者,則由兩縣市協商。
  • 外觀特徵
    「臺鐵舊山線─大安溪鐵橋」全長637.39公尺,上部桁架結構是由鋼製桁架製成,藉由桁架的力學原理,分攤火車通行時的活載重。使用的桁架屬「下承式曲弦桁樑」,俗稱花樑橋,共有8個桁架,由10孔62.41公尺花樑構成(兩橋墩間一桁樑為一孔)。下部結構以混凝土砌塊石為基礎,橋座則是由磚角石構成,磚角石砌成弧形,順應水勢,減緩沖刷。
  • 使用情形
    現今火車停駛中,為保護遊客安全,鐵橋封閉管理中
  • 所有權屬
    身分
    名稱
    建築所有人
    交通部臺灣鐵路管理局臺中工務段
  •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臺中市西區市府路41巷19號
  • 主管機關單位
    臺中市文化資產處
  •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4-22290280
  • 主管機關名稱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 所屬主管機關
    臺中市政府
  • 室內特徵
    為橋樑類古蹟,無室內特徵。
  • 評定基準
    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各時代表現地方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
  • 緯度
    24.33055
  • 經度
    120.763911
  • 法令依據
    <<古蹟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1項第1、3、4款
  • 指定(登錄)理由
    大安溪鐵橋位於臺鐵舊山線,興建於1903年,1908年竣工,曾是日治時期運送物產及南北間連絡的重要橋梁,見證鐵路發展史。橋梁本體為磚石混砌構造體,鋼桁架結構屬「下承式曲弦桁樑」,除具歷史文化價值外,並表現時代營造技術特色,是目前臺灣舊山線鐵道僅存之三座花梁鋼橋之一,具稀少性。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