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觀音媽像

1.完成年代與沿革簡述 「觀音媽像」目前供奉於恆春鎮大樹房觀林寺,觀林寺的觀音菩薩信仰初創者為清乾隆年間福建省晉江縣人吳初、吳裕。1754年(清乾隆19年)2人至浙江省雕塑觀音菩薩金身,於二次渡臺時將神像供奉在船上攜帶至臺灣,最後吳氏二人於恆春大樹房定居,並於祖廳安奉觀世音菩薩,並雕塑李府將軍奉祀。由於信徒漸多,當地耆老建議集資建廟。廟於1930年(昭和5年)落成,命名為「西天府」。1947年遷址改名為「金鳳寺」。1974年選定現址,1978年竣工安座,定名為「觀林寺」 。「觀音媽像」屬泉州派粧佛神像風格,製作工藝所屬年代應在18世紀後半至19世紀。 2.與文物相關的重要人物 觀音又稱觀世音菩薩、觀音媽、佛祖媽、觀音佛、南海觀世音、大悲菩薩、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等。根據佛經的說法,觀音原來是阿彌陀的大兒子,可幻化成各種形象,奔走民間方便救苦救難。但是觀音信仰傳到中國之後,通常以妙善公主的故事出現。傳說妙善公主一心向佛,拒絕父親為她安排的婚事,父女關係大為緊張,後來她獻出自己的手眼救了父親 。在《法華經·第七卷》〈普門品〉中的觀音有33大化身:佛、辟支佛、聲聞、梵王、帝釋、自在天、大自在天、天大將軍、毘沙門、小王、長者、居士、宰官、婆羅門、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婦女、童男、童女、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執金剛神 。 3.古物尺寸(長、寬、高等)與材質 「觀音媽像」全高41.2公分、神像長15.5公分、神像寬10公分、底座高13.3公分、底座寬10.8公分、底座長17.6公分,材質為樟木。 4.外觀特徵描述 「觀音媽像」造型為單盤坐於巖洞上,座椅右方山石頂端站立一大鵬鳥(或鸚鵡)。觀音菩薩粉面、黛眉,臉部橢圓而豐潤,鼻梁高挺,抿唇含笑。頭戴寶冠外批頭巾,身著金色衣飾,胸口的紅綠寶石裝飾為塑膠材質,為近年重新粧佛所附。左手持綠色淨瓶,右手垂放於右腿,石座椅外接的第一層底座前方繪製一朵蓮花。此外,廟方表示早期常有信徒刮取神像底部木材作為藥引,因此神像底部有被挖鑿的狀況 。

基本資訊

  • 現況地址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地址
    1
    屏東縣
    恆春鎮
  • 數量
    1
  • 公告
    類別
    公告文號
    公告日期
    備註
    指定/登錄
    屏府文保字第10730191300號
    2018-05-14 09:09:45.989
  • 級別名稱
    一般古物
  • 種類
    種類代碼
    G2


    種類名稱
    生活及儀禮器物


    種類子類別代碼
    G2.1


    總類子類別名稱
    信仰及儀禮器物


  • 年代
    清代中晚期(十八世紀後半至十九世紀)
  • 材質
    木(樟木)
  • 尺寸
    全高41.2cm、神像長15.5cm、神像寬10cm、底座高13.3cm、底座寬10.8cm、底座長17.6cm
  • 保存環境
    半開放空間
  •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屏東縣屏東市瑞中街15號
  • 主管機關單位
    屏東縣文化資產保護所
  •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8-7227001#19
  • 主管機關名稱
    屏東縣政府
  • 所屬主管機關
    屏東縣政府
  • 評定基準
    具有地方或族群之風俗、記憶及傳說、信仰、傳統技術、藝能或生活文化特色/有地方重要人物或歷史事件之深厚淵源者/能反映政治、經濟、社會、人文、藝術、科學等歷史變遷或時代特色者/數量稀少者/對地方或族群知識、技術或流派發展具影響或意義
  • 保管單位
    保管單位名稱
    觀林寺


  • 古物所在地
    所在地名稱
    觀林寺


    保存空間地址
    屏東縣恆春鎮大光里大光路69號


    保存空間屬性
    寺廟


    保存空間文資身分
    無文資身分


  • 法令依據
    <<古物分級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1、2、3、5、6款
  • 古物出處/出處或來源
    既存(繼承)
  • 指定(登錄)理由
    1. 觀林寺所藏如意坐樣式的單尊觀音木造神像,具有相當之代表性,類似造形的清代觀音像案例甚多,可資比對分析論證,具有稀有性或代表性。 2. 工藝方面,粧佛層中的紙質纖維甚長,屬於泉州派中常見披土、裱紙、上漆之粧佛作法,故觀音媽應屬於泉州派粧佛,具有地方或族群之風俗、記憶及傳說、信仰、傳統技術、藝能或生活文化特色。 3. 屏東觀林寺觀音媽並無入神孔,一種推測是其屬佛教神像,因此未見入神;另原因則是本非所有神像皆入神。 4. 從本件神像風格(臉部特徵、圖像樣式)、製作工藝(妝佛工藝)、以及吳氏家族移民開墾時間推論,所屬年代應在十八世紀後半至十九世紀(約清代中晚期),其流傳來源係大光里吳氏家族初祖來台迎請奉祀,與地方重要人物或歷史事件具有深厚淵源。 5. 本件文物傳世歷史、製作工藝皆有明確資料可證,且與恆春地方信仰與族群發展史關係密切,故建議提報指定為文化資產一般古物。
  • 代表圖像來源
    屏東縣文化資產保護所
  • 典藏或財產編號
  • 保存現狀
    「觀音媽像」目前存放於大樹房觀林寺,保存良好。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