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萬巒五溝水殲炮城

1.舉辦日期與週期 「萬巒五溝水殲炮城」於每年農曆正月15日舉辦。 2.起源 其民俗由來說法有三:一是護庄團結說;二是鄭成功部將創作說;三是警示外敵說。護庄團結說是指昔日五溝水因受他族侵犯或盜割辛苦種植的農作物,故庄中長老提議組織護庄「義士隊」在長老指導下,創造了「殲炮城」的訓練活動。「炮城」是運用竹篙頂部配置燈籠作為假想「敵城」,並用爆竹猛烈攻擊。「攻炮城」的用意在使村民時常提高警覺,努力鍛鍊體魄,共同保護村庄。第二種說法「鄭成功部將創作說」,據2005年廈門晚報「閩南舊俗拾趣」所提,在大陸閩南沿海一帶,攻炮城是由古代軍營活動演化而來。傳說明末清初鄭成功在閩南操練水師,當時部將洪旭創作了一項遊戲,讓士兵拋擲,鍛鍊瞄準技巧以提高作戰能力,鄭成功移師臺灣時,也將這種遊戲傳入 。第三種說法為「警示外敵說」,昔日五溝庄四周有平埔族居住,常有族群爭奪土地事情發生,故在高處架設炮籠,等到外敵入侵時,便投擲鞭炮引燃炮籠來警示村民。 3.相關傳說 (無)

基本資訊

  • 現況地址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地址
    1
    屏東縣
    萬巒鄉
    屏東縣萬巒鄉五溝村西盛路52號
  • 公告
    類別
    公告文號
    公告日期
    備註
    指定/登錄
    屏府文保字第10530014200號
    2016-01-14 16:32:53.877
    變更/修正
    屏府文保字第10830216500號
    2019-05-24 00:00:00.0
  • 級別名稱
    民俗
  • 種類
    種類代碼
    F5


    種類名稱
    儀式、祭典、節慶


  • 儀式過程及重要特徵
    1.儀式過程1或第一天(如何籌備與籌備所使用的器物或材料、儀式過程、儀式特色) 「萬巒五溝水殲炮城」於每年農曆正月15日舉辦。農曆春節前夕村民會在東柵伯公祠附近,布置「五溝村東興伯公祈福文化祭」活動旗子與燈籠,用以增添熱鬧氣氛。此外,也會準備塑膠籃與紅紙開始製作殲炮城所欲使用的炮籠。 2.儀式過程2或第二天(如何籌備與籌備所使用的器物或材料、儀式過程、儀式特色) 農曆正月13日上午由五溝社區土風舞協會人員在華豐中藥店前以不鏽鋼架、帆布搭設「福廠」,下午前往一號水門向該處伯公拜拜後採竹。割採的竹子共2根,一根較長,必須直挺且有24節,代表24節氣。另一根較短,掛炮籠及布條之用。再將竹子運送至東柵伯公祠前,將24節的長竹子插入東柵伯公祠前道路上的凹洞,並套上貼有「東興庄祈福文化祭」字樣的塑膠桶,將石頭填入塑膠桶底部以增加穩定度。接著取較短的竹子做為橫桿,在竹竿一端綁上炮籠;另一端綁上「風調雨順」布條。最後再將掛有炮籠與布條較短的竹竿掛在有24節的長竹子。直立與橫向掛炮籠及布條的竹子頂端的竹葉都會保留,象徵有頭有尾。 3.儀式過程3或第三天(如何籌備與籌備所使用的器物或材料、儀式過程、儀式特色) 農曆正月14日上午為請神儀式,由先生(禮生)帶領值年爐主與副爐主跟隨神轎,依照以下順序請神:大伯公、廣泉堂、南柵伯公、西秦王爺、橋頭伯公、西柵伯公、開基伯公、龍頸伯公、慈航宮、得勝宮、映泉禪寺、東柵伯公、慈雲堂。請神過程由爐主與副爐主將各廟或伯公祠香爐上的香取下,放置於神轎的香爐,代表神明與神轎一同到福廠。當天晚上則為拜天公儀式,先在福廠旁設置拜天公臨時案桌,案桌上置放天公燈座、黑傘及供品,再由先生帶領村民一同祭拜。 4.儀式過程4或第四天(如何籌備與籌備所使用的器物或材料、儀式過程、儀式特色) 農曆正月15日上午在福廠,首先由先生帶領爐主副爐主進行祭伯公儀式,下午開始殲炮城。殲炮城活動會有三顆炮籠,一次只掛一顆,投中才換下一顆。有一顆架設的高度較低,提供給女性炮手投擲。擲中炮籠的炮手必須到福廠拜拜,並拿取一疊金紙回家燒化。並由東興庄祈福會準備獎金頒發給擲中炮籠的炮手。 5.儀式過程5或第五天(如何籌備與籌備所使用的器物或材料、儀式過程、儀式特色) 農曆正月16日為送神,由先生帶領爐主、副爐主與神轎,依照以下順序將神明請回:慈雲堂、東柵伯公、映泉禪寺、得勝宮、慈航宮、開基伯公、龍頸伯公、西柵伯公、西秦王爺、南柵伯公、廣泉堂、大伯公。在最後一處投擲兩枚硬幣,擲出一正一反(壽杯)後儀式圓滿完成。
  • 所屬族群
    類別名稱
    漢民族


  •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屏東縣屏東市菸廠路1號
  • 主管機關單位
    屏東縣文化資產保護所
  •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8-7227001
  • 主管機關名稱
    屏東縣政府
  • 所屬主管機關
    屏東縣政府
  • 主辦單位-名稱
    萬巒鄉五溝村祈福會
  • 評定基準
    傳統性:具有古昔生活傳承,風俗形成與發展者/地方性:民俗其形成與發展具地方特色,或與其他地區有顯著差異者/歷史性:由歷史事件形成,具有紀念性意義者
  • 法令依據
    <<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2項第1、2、3款
  • 保存者/保存團體
    屏東縣萬巒鄉五溝土磚屋傳統聚落保存協會
  • 指定(登錄)理由
    1. 傳統性:傳統客家堅炮習俗具古早生活傳承。 2. 地方性:屏東少見之「炮城文化」具地方性。 3. 歷史性:因與平埔族摩擦而衍生之習俗、具歷史性。 4. 登錄保存團體理由:適任,具保存熱忱與能力。
  • 代表圖像來源
    屏東縣文化資產保護所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