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新埔怒潮亭

建築興建史、使用變遷史 新埔怒潮亭座落於新埔鳳山溪畔(今新埔大橋橋頭),亭子於日治時期即存在。 民國三十八(1949)年,隨國民政府遷臺的陸軍第十二兵團所屬陸軍軍事政治學校(又稱怒潮學校),在新埔建校,其校生分為三大隊,居住於關西石光、新埔兩地,為提振校生的體力與精神,校方推行了三個月的「大肌肉運動」,每日分別讓石光與新埔兩地學生跑步至另一校地,期間,由於學生時常於鳳山溪畔的涼亭短暫休憩與盥洗,故校方重新修葺此座涼亭,沿用校名代號,懸掛由胡璉將軍題「怒潮」二字之銘牌。 怒潮亭亭身為六角形,原為燕尾攢尖屋頂,地基採鵝卵石砌成。民國八十五(1996)年經鎮公所修繕後,將銘牌更為「怒潮亭」並留下鎮長蔡文正題名。修繕後之怒潮亭為日式紅瓦,柱身為洗石子,上端略呈梭型,並有柱頭,整體略帶洋風,為混合風貌。 建築相關之人物事件歷史 民國三十八(1949)年六月,胡璉將軍奉命在江西重建陸軍第十二兵團,並擔任司令官,創設「陸軍第十二兵團軍事政治學校」(代號怒潮學校),接收來自河南省流亡的學生與各省知識青年,約計二千人,並將兵團軍官總隊和士官總隊收容改設「幹部訓練班」。 同年九月底,學校隨十二兵團撤出,遷校至臺灣,部分學生與幹部落腳於新埔與關西等地重建校地,成立「怒潮幹部學校」,由副總司令柯遠芬(1908-1996)將軍兼任校長,並以新埔寓意「新的黃埔」。至三十九(1950)年九月,兼任福建省主席的胡璉積極建設前線金門,並將怒潮學校自新埔再遷金門水頭,改制為「金門防衛司令部幹部訓練班」,新埔作為戰後軍備基地的地位才逐漸式微,然而曾伴隨著軍校日常訓練存在的怒潮亭,作為戰備學校鍛鍊自我、反攻復國的精神象徵,依然在此存留,見證這段過往。 建築場所精神價值 怒潮亭是為見證民國三十八(1949)年怒潮幹部學校曾短暫以新埔為基地的歷史,其命名與場域功能是當時軍校學生自我訓練與抗戰精神的象徵,而其亭身至今依然原址保留,「怒潮」的題名也沿用廣為人知,其存在深具歷史文化意義,也是新竹縣少數與抗戰時期有關的文化資產。此外,位於新埔國小的精神堡壘、大禮堂,均為怒潮學校相關之歷史見證。

基本資訊

  • 現況地址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地址
    1
    新竹縣
    新埔鎮
    福德段772地號
  • 公告
    類別
    公告文號
    公告日期
    備註
    指定/登錄
    府文資字第1020110470號
    2013-07-03 00:00:00.0
  • 種類
    種類代碼
    A99


    種類名稱
    其他設施


    其他說明


  • 現狀
    對外開放使用
  • 外觀特徵
    紅瓦石柱的六角涼亭,地基採鵝卵石砌成,怒潮亭原有前陸軍總司令胡璉將軍題字落款「怒潮」,惟民國九十五(2006)年經鎮公所修繕後題字落款名更為蔡文正(時任新埔鎮鎮長)。
  •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
    1.建築本體日常保養及定期維修。 2.使用或再利用經營管理。 3.防盜、防災、保險。 4.緊急應變計畫之擬定。
  • 所有權屬
    身分
    名稱
    土地所有人
    新竹縣
  •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302新竹縣竹北市縣政九路146號
  • 主管機關單位
    文化資產科
  •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3-5510201分機600~612
  • 主管機關名稱
    新竹縣政府文化局
  • 所屬主管機關
    新竹縣政府
  • 是否收費
  • 是否開放
  • 評定基準
    具歷史文化價值者/表現地域風貌或民間藝術特色者/具建築史或技術史之價值者/其他具歷史建築價值者
  • 定著土地範圍(公告地號)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大小段
    地號
    1
    新竹縣
    新埔鎮
    福德段
    772
  • 緯度
    24.827029721729293
  • 經度
    121.06754723516845
  • 法令依據
    文化資產保存法第15條、歷史建築登錄廢止審查及輔助辦法第4條暨102年2月5日「102年新竹縣第1次古蹟歷史建築審議委員會會議」決議事項辦理。
  • 歷史沿革資料來源
    新竹縣文化局提供
  • 指定(登錄)理由
    怒潮亭見證民國三十八(1949)年怒潮學校於新埔設立之重要性紀念建物,具歷史意義,宜原地保存。亭身構造柱身優美,具有時代建築材料工法之特色。
  • 網站名稱
    新竹縣政府_新聞
  • 開放時間
    開放空間,全日對外開放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