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東珩蕭顯柳古厝

蕭顯柳,於清同治6年(1867)出生於金門,九歲隨族人前往印尼望加麗島(Bengkalis Island)工作,原為打雜工人,後進入橡膠園工作,並將累積之積蓄投資橡膠園後致富。約於清光緒末年,蕭顯柳約於三十歲時返鄉興建此宅,建材與匠司皆來自大陸,落成後便返回印尼,無實際居住。晚年則病故於南洋,金門有其衣冠塚。 蕭顯柳之子蕭金獅及妻子蕭蔡錫於民國25年(1936)左右,帶著其子蕭古協返回金門。據傳當時蕭金獅一家身帶大量黃金返鄉,並有傭人隨行,金獅因而曾遭廈門綁匪擄走,蔡錫便以黃金贖回。民國20多年時物資取得不易,然蕭家家內有發電機、縫紉機,古協年幼時期亦可飲用牛奶,可見生活優渥。 民國37年(1949),蕭顯柳古厝除蕭氏族人居住外,亦另作為村莊私塾、書齋使用。民國38年(1949)為國軍使用,約有三十逾人居於此宅,直至民國54年(1965)始撤離。民國60年(1971),居於此宅之蕭氏族人皆搬往台灣,古厝則留予同村居民使用,至民國76年(1987)後即無人使用,閒置至今。

基本資訊

  • 現況地址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地址
    1
    金門縣
    金沙鎮
    東珩14號
  • 公告
    類別
    公告文號
    公告日期
    備註
    指定/登錄
    府文資字第1060004176號
    2017-01-26 00:00:00.0
  • 種類
    種類代碼
    A3


    種類名稱
    宅第


  • 現狀
    1. 建物內部空間結構嚴重破壞,屋頂塌陷且牆面開裂,建築整體狀況不佳。 2. 因長期閒置,建物植生嚴重、部分牆體有爬藤類植物攀附。
  • 外觀特徵
    建築為雙落大厝,屋脊兩端為翹脊樣式,屋面屬傳統瓦作二坡屋頂。 建築四面立面下堵為傳統石檻牆面,上堵為傳統斗子砌磚牆,正立面榻受牆上堵則為內砌磚、外抹灰之牆面,正立面左、右大房兩側為煙炙磚柱,山牆為內砌磚外抹灰牆面。 二落大厝正立面榻受左側置有石磨;右側立面牆留有標語痕跡,前落及攑頭右立面之標語因年代久遠而難以辨識文字內容,後落右立面則留有「領袖」二字之水泥字體。
  •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
    建築內部植生嚴重,建議應定期清理植生。
  • 使用情形
    閒置,建築受損嚴重。
  • 所有權屬
    身分
    名稱
    土地所有人
    蕭OO
  •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金門縣金城鎮環島北路一段66號
  • 主管機關單位
    文化資產科
  •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82-325643#812
  • 主管機關名稱
    文化局
  • 所屬主管機關
    金門縣政府
  • 室內特徵
    建築構造為硬山擱檁承重牆系統,前、後落為傳統閩南式雙坡屋頂,屋瓦左右兩側為三座筒瓦。在內部空間上,中軸線上由入口往內為榻受、前廳、深井、後廳,廳兩側為房,為一傳統閩式雙落大厝之基本格局。
  • 是否收費
  • 是否開放
  • 評定基準
    具歷史文化價值者/具建築史或技術史之價值者
  • 定著土地範圍(公告地號)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大小段
    地號
    1
    金門縣
    金沙鎮
    東珩段
    265
    2
    金門縣
    金沙鎮
    東珩段
    265-6
  • 緯度
    24.48619
  • 經度
    118.43401
  • 法令依據
    <<歷史建築登錄廢止審查及輔助辦法>>第2條第1項第1、3款
  • 歷史沿革資料來源
    歷史建築清冊
  • 指定(登錄)理由
    (一)具歷史文化價值者:建造人蕭顯柳於印尼辛勤致富,返鄉建屋故為傳統閩南樣式之僑資建築,廣義僑匯為僑鄉文化之重要性。 (二)具建築史或技術史之價值者:磚石牆工精良,足以表現營造技術水準。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