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雲林六房媽過爐

清領初期,林姓六堂兄弟奉請「六房媽」自唐山渡海入臺,於雲林地區分房拓墾,並於清道光30年(1850)發展出「過爐」各房輪流奉祀模式,最初僅限林姓才能擔任爐主主辦每年的祭祀活動,除了祭祀權轉換之外,也有家族歲時聚餐的意義。清領末期之後,隨著「六房媽」靈驗事蹟的傳布,亦廣為鄰近外姓居民所崇信,戰後並加入輪值爐主行列,祭祀規模逐漸擴大至「五股34庄」,「六房媽」乃由血緣轉換到地緣,家族祀神擴大為地方神,信眾範圍由一個村落增加為數十個村落、團體與廟宇;1970年代,臺灣經濟起飛,農業人口流往都市,「六房媽」也隨著移民的腳步而擴散到各地,分靈、分會紛紛成立,1990年代更加入各種志工團體參與過爐各項服務工作,如擔花擔燈、社群網路粉絲團等等,「六房媽過爐」愈發壯盛,每年參加者幾近2萬人。

基本資訊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