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原大湖蠶業改良場建築群

「原大湖蠶業改良場建築群」位於大湖鄉民族路42號,苗栗區農業改良場區內,大約興建於日治末期與二戰後初期。目前有蠶室(招待所)一幢、養蠶室(倉庫)三棟、雙拼宿舍一幢、日式木造建築二幢。 大湖地區最早於清光緒十二年(1886年)由時任臺灣巡撫劉銘傳設立「撫番機構」-撫墾局,辦理興辦蠶業事務,並由霧峰林家族長林朝棟,主管臺灣中路撫墾事務。光緒十三年(1887年)撫墾局梁成柟留駐大湖時,自家鄉廣東聘請蠶桑師傅來臺協助,在卓蘭大坪林地方獎勵民間養蠶,是大湖地區養蠶業之開始。 明治四十二年(1909年)有日本人田原千彥視察大湖地區,認為極宜養蠶,遂從日本輸進蠶種加以試育,結果成績頗佳,於是勸導一般居民從事養蠶工作。大正元年(1912年)臺灣總督府鑒於大湖區蠶業確有提倡之價值,特派蠶業技術人員駐區,進行栽桑育蠶之指導獎勵、蠶室蠶具之興建以及技術人才之養成訓練,大湖地區蠶業乃日趨發達。昭和四年(1929年)起,熊本縣蠶業試驗場來大湖區繁殖原種。昭和六年(1931年)郡馬縣蠶置業組合派員前來繁殖新品種運回日本,更奠定大湖地區製蠶種基礎。昭和八年(1933年)新竹州農會為改進養蠶技術,號召成立公民組織養蠶業組合。昭和十年(1935年)日本國立蠶絲試驗場在大湖設立試育所,從事家蠶育種工作。 二戰後,改稱蠶業改良場,隸屬於臺灣行政長官公署農林處。蠶絲試驗場大湖試育所,改為大湖指導所。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擴大為分場,專門從事蠶種製造、桑苗繁殖、推廣及育蠶指導工作。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農林廳與中蠶公司,合辦大湖蠶業推廣實驗區,負責本區之蠶業推廣工作,歷經數年進步良多。 目前,區內現存多棟建築已不再作為蠶種試育,隨時代演變也有進行部分改建,但原構件比例仍相當高,全區域保存狀態良好。

基本資訊

  • 現況地址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地址
    1
    苗栗縣
    大湖鄉
    民族路42號
  • 公告
    類別
    公告文號
    公告日期
    備註
    指定/登錄
    府文資字第1060007881C號
    2017-08-07 17:05:30.233
    變更/修正
    府文資字第1060008502C號
    2017-08-22 00:00:00.0
  • 種類
    種類代碼
    A16


    種類名稱
    產業


  • 現狀
    「原大湖蠶業改良場建築群」位於苗栗縣大湖鄉民族路42號,民國一百零六年(2017年)8月7日,經苗栗縣政府登錄為歷史建築,屬於產業類建築,後於民國一百零六年(2017年)8月22日更正公告內容修正土地範圍,建築及土地皆為國有,並交由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苗栗區農業改良場大湖分場使用管理。 「原大湖蠶業改良場建築群」於民國一百零七年(2018年)進行調查研究暨修復再利用計畫。
  • 外觀特徵
    「原大湖蠶業改良場建築群」目前包括有:蠶室(招待所)一幢、養蠶室(倉庫)三棟、雙拼宿舍一幢、日式木造建築二幢。 蠶室(招待所)面積約230平方公尺,原屋頂形式為切妻造,日式黑瓦;後期沿周邊加蓋,山牆為英國下見板張形式之檜木雨淋板;車寄位於山牆側,前後兩側利用磚砌加蓋,並加裝鋁窗。 三棟養蠶室(倉庫)的面積分別約為40平方公尺、28平方公尺與35平方公尺;日式黑瓦,屋頂形式為切妻造,入口大門已被更換為鋁門,外牆為英國下見板張形式之檜木雨淋板,山牆上方設有通風氣窗,RC布基礎。內部木料保存狀況極佳。 雙拼宿舍面積約440平方公尺,屋頂形式為切妻造,水泥瓦;車寄位於正立面,為雙拼的共同入口,外牆為英國下見板張形式之檜木雨淋板,山牆上方設有通風氣窗,磚砌布基礎。 行政區內的2幢日式木造建築,面積分別約為140平方公尺、110平方公尺;屋頂形式為切妻造,原日式黑瓦被更換為金屬浪板瓦。外牆為英國下見板張形式之檜木雨淋板,山牆上方有通風氣窗,磚砌布基礎。
  •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
    「原大湖蠶業改良場建築群」整體維護良好,需定期請專人清理周邊排水系統及除草。木構造部分需定期檢修並實施防潮及防蟲蟻處理工法,以延長構材使用年限。
  • 使用情形
    「原大湖蠶業改良場建築群」現存設施已不再作為蠶種試育使用,但現況保存良好。
  • 所有權屬
    身分
    名稱
    土地所有人
    中華民國
    建築所有人
    中華民國
  •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苗栗縣苗栗市自治路50號
  • 主管機關單位
    文化資產科
  •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37-352961#712
  • 主管機關名稱
    苗栗縣政府文化觀光局
  • 所屬主管機關
    苗栗縣政府
  • 室內特徵
    「原大湖蠶業改良場建築群」的蠶室(招待所),內部空間已隔成通舖形式。三棟養蠶室之內部屋架為洋式屋架、真束小屋組。屋架、屋面板及內部牆板、土台材料,全部都為臺灣檜木。行政區內二棟日式木造建築,屋架等構件保存良好。 當時,為因應蠶種試育的採光通風與構造需求,也為避免病菌感染,曾定期以藥劑「福馬林」薰蒸建築設施。此維護方式,極具其特殊及代表性,也同時有助建築構造的保存。
  • 是否收費
  • 是否開放
  • 評定基準
    具歷史文化價值者/具建築史或技術史之價值者
  • 定著土地範圍(公告地號)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大小段
    地號
    1
    苗栗縣
    大湖鄉
    新湖段
    115
    2
    苗栗縣
    大湖鄉
    新湖段
    118
    3
    苗栗縣
    大湖鄉
    新湖段
    119
    4
    苗栗縣
    大湖鄉
    新湖段
    137
    5
    苗栗縣
    大湖鄉
    新湖段
    138
  • 緯度
    24.423653
  • 經度
    120.86985099999993
  • 法令依據
    <<歷史建築登錄廢止審查及輔助辦法>>第2條第1項第1、3款
  • 歷史沿革資料來源
    原大湖蠶業改良場建築群-清冊
  • 指定(登錄)理由
    1.見證大湖地區農村經濟發展,為台灣養蠶事業,製線、教習發展之場所。 2.係專屬產業特殊目的之構造,建築工法、材料及空間構法有特色,且所保存之木造建築的原構件比例極高,具保存價值,且腹地廣闊,具再利用價值。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