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臺灣新民報(1933年5月至11月日刊)

臺灣新民報為平面紙質類文物,本案為日治時期昭和8年(1933年)的報紙,在《臺灣新民報》出刊。 全案日刊153件,包括: 788號(05.02)─794號(05.08) 799號(05.11)─847號(06.30) 第一號外、第一號外(05.17) 851號(05.11)─855號(07.08) 910號(09.01)─937號(09.29) 939號(10.01)─999號(11.30)

基本資訊

  • 現況地址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地址
    1
    臺南市
    中西區
  • 數量
    153
  • 公告
    類別
    公告文號
    公告日期
    備註
    指定/登錄
    中華民國106年5月17日文授資局物字第10630051291號
    2017-05-17 00:00:00.0
  •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種類
    種類代碼
    G3


    種類名稱
    圖書文獻及影音資料


    種類子類別代碼
    G3.1


    總類子類別名稱
    圖書、報刊


  • 年代
    1933年
  • 作者
    臺灣新民報社發行
  • 材質
    紙質
  • 尺寸
    長54.5公分、寬41公分
  • 保存環境
    庫房或展覽空間
  •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402台中市南區復興路三段362號
  • 主管機關單位
    文化資產局
  •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4-2217-7777
  • 主管機關名稱
    文化部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評定基準
    具有重要歷史意義或能表現傳統、族群或地方文化特色/具有重要之時代特色、技術及流派/品質精良且數量稀少/具有重要歷史、文化、藝術或科學價值
  • 保管單位
    保管單位名稱
    國立臺灣文學館


  • 古物所在地
    所在地名稱
    國立臺灣文學館


    保存空間地址
    700台南市中西區中正路1號


    保存空間屬性
    博物館、圖書館


    保存空間文資身分
    古蹟


  • 法令依據
    「古物分級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 3條第1項第 1、3、5、6款。
  • 古物出處/出處或來源
    受贈
  • 出處或來源說明
    中島利郎
  • 指定(登錄)理由
    《臺灣新民報》為日治時期重要報紙, 具有「臺灣人的喉舌」之稱。1923年以《臺灣民報》創刊,1930年改組更名為《臺灣新民報》,1941年2月11日更名為《興南新聞》,1944年與其他五報(《臺灣日日新報》、《臺灣新聞》、《臺灣日報》、《東臺灣新聞》、《高雄新報》)合併為《臺灣新報》。 《臺灣新民報》登載了臺灣與日本重要文藝訊息與作品,至今散佚四處,部份期數尚存,惟僅有孤本,據婁子匡復刻《臺灣民報》之期數,僅至1932年止,1933-1934年缺漏不齊。 此藏刊為《臺灣新民報》1933年5月至11月之日刊,至今尚未有其他藏本出現。其中刊有賴慶〈美人局〉、〈女性的悲曲〉、林敬璋〈歎息的白鳥〉、林越峰〈最後的喊聲〉等原只有存目,惟在此藏刊可看到完整的內容。而發生在1931年的「鄉土文學論爭」,在1933年的《臺灣新民報》中即可確認該論爭尚在持續,報刊上清楚登載黃石輝、郭秋生、賴明弘、張深切等人的論戰文章,皆是臺灣鄉土文學研究之重要史料。 此藏刊《臺灣新民報》之發刊期號,為海內外絕少數之存本,為日治時期記載臺灣社會文化之重要文獻,也是研究臺灣報業發展史不可缺少的重要史料。
  • 代表圖像來源
    國立臺灣文學館
  • 典藏或財產編號
    NMTL20060190001─90153
  • 保存現狀
    有損傷需處理 報紙大小為全版對摺,目前存放方式為對摺後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