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蔡培火Chàp-hāng Kóan-kiàn (十項管見)

蔡培火Chàp-hāng Kóan-kiàn (十項管見)
禁止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蔡培火Chàp-hāng Kóan-kiàn (十項管見)

〈十項管見〉為一西洋平裝書籍,書脊為平背,書頁為機械紙張,裝幀方式使用棉線手縫,書皮內部書脊與書身交接處使用皮料紙搭接連接書皮與書身;書皮為墨綠色調,上有臺灣本島及離島圖樣,正上方有十項管見的羅馬拼音字樣。書身內容使用黑色油墨印刷,內頁有鉛筆塗鴉與紅筆註記痕跡。

下載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OGDL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國家文化資產網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
建檔單位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現況地址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地址
1
臺南市
中西區
數量
1
公告
類別
公告文號
公告日期
備註
指定/登錄
中華民國106年5月17日文授資局物字第10630051291號
2017-05-17 00:00:00.0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種類
種類代碼
G3


種類名稱
圖書文獻及影音資料


種類子類別代碼
G3.9


總類子類別名稱
名人或名家手稿、手迹、信函、日誌等


年代
1925年9月14日
作者
蔡培火
材質
紙質
尺寸
長18.9公分、寬13.4公分、厚0.8公分。
保存環境
庫房或展覽空間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402台中市南區復興路三段362號
主管機關單位
文化資產局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4-2217-7777
主管機關名稱
文化部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評定基準
具有重要歷史意義或能表現傳統、族群或地方文化特色/具有重要之時代特色、技術及流派/品質精良且數量稀少/具有重要歷史、文化、藝術或科學價值
保管單位
國立臺灣文學館
古物所在地
所在地名稱
國立臺灣文學館


detailPage.fieldLabel.BOCH_CountryCulture_61.keepPlaces_address
700台南市中西區中正路1號


保存空間屬性
博物館、圖書館


保存空間文資身分
古蹟


法令依據
「古物分級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 3條第1項 第1、3、5、6 款。
古物出處/出處或來源
購藏(徵集)
出處或來源說明
2008年;「台灣白話字文學資料蒐集整理計畫」蒐集計畫
指定(登錄)理由
蔡培火(1889-1983),日治時期台灣文化協會成員,曾任《臺灣民報》編輯兼發行人,一生致力於臺灣白話字(又稱教會羅馬字)的推廣,是日治時期的重要社會運動人士之一。 蔡培火所著《Chàp-hāng Kóan-kiàn》(十項管見),原文連載於臺灣教會報,1925年結集出版,全書使用白話字撰寫。內容主要用於啟發臺灣人意識以及新文明的輸入、提升大眾文化,其「臺灣是臺灣人的臺灣」的主張,是臺灣民族運動中極重要的思想,本書是日治時期重要的議論性白話字文集,具有重大歷史意義。其論述具有非常先進的人生觀、社會觀及文明觀,對臺灣人和臺灣的特殊性有全面且深入的論述,呈現臺灣族群、文化特色。 白話字是一種以拉丁字母書寫臺語的文字,最初由英國基督教長老教會為傳教所創,發源於麻六甲,後經中國廈門,於19世紀下半葉傳入臺灣,經過約150年的使用,留下大量文獻,包含不少的文學作品。白話字書寫的文學作品,成為臺灣文學重要的一支,至今仍是臺語文學作家的主要書寫文字。現存大部分的白話字文獻均在臺灣境內,可說是重要的臺灣文獻資產。此書可見證臺語文學發展至1920年代的成熟度,對於臺灣文學史的建構具有重要性,也影響
代表圖像來源
國立臺灣文學館
典藏或財產編號
NMTL20080360091
保存現狀
有損傷但狀況穩定 於2015年經修復完成,狀況穩定。 書

關鍵詞

回到最上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