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劉吶鷗日記(1927)

「劉吶鷗新日記(1927)」是劉吶鷗旅居上海時1927年所紀錄生活與文學閱讀筆記之日記本,裝幀型式屬西洋精裝。書脊的形式為平背;書皮基底材由織品和厚紙板黏合製作,在封面、封底書皮及書背處有彩色花鳥、果實圖像,書寫媒材以鋼筆墨水為主,書身內頁媒材含油墨印刷與人為書寫兩大部分。

基本資訊

  • 現況地址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地址
    1
    臺南市
    中西區
  • 數量
    1
  • 公告
    類別
    公告文號
    公告日期
    備註
    指定/登錄
    文授資局物字第10630051291號
    2017-05-17 00:00:00.0
  •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種類
    種類代碼
    G3


    種類名稱
    圖書文獻及影音資料


    種類子類別代碼
    G3.9


    總類子類別名稱
    名人或名家手稿、手迹、信函、日誌等


  • 年代
    1927年
  • 材質
    紙質
  • 尺寸
    長18.5公分、寬12.5公分、厚3.5公分。
  • 保存環境
    庫房或展覽空間
  •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402台中市南區復興路三段362號
  • 主管機關單位
    文化資產局
  •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4-2217-7777
  • 主管機關名稱
    文化部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評定基準
    具有重要歷史意義或能表現傳統、族群或地方文化特色/具有重要之時代特色、技術及流派/品質精良且數量稀少/具有重要歷史、文化、藝術或科學價值
  • 保管單位
    保管單位名稱
    國立臺灣文學館


  • 古物所在地
    所在地名稱
    國立臺灣文學館


    保存空間地址
    700台南市中西區中正路1號


    保存空間屬性
    博物館、圖書館


    保存空間文資身分
    古蹟


  • 法令依據
    符合「古物分級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 3條第1項 第1、3、5、6 款。
  • 古物出處/出處或來源
    受贈
  • 出處或來源說明
    劉漢中
  • 指定(登錄)理由
    劉吶鷗(1905-1940),本名劉燦波,臺南柳營人,1926年至1940年間活躍於上海文壇、影壇的小說家、劇作家,是臺灣文學作家中甚早開創新的創作媒材之佼佼者。他的作品反映出日治時期台灣文學與世界文藝思潮的接軌。 1928年劉吶鷗與施蟄存(1905-2003)、戴望舒(1905-1950)創辦《無軌列車》雜誌,追求創新藝術形式,顯露新感覺派的創作傾向。1930年出版以新感覺派創作之短篇小說集《都市風景線》。可謂是首位將日本新感覺派引進上海的重要臺灣作家,與施蟄存、穆時英(1912-1940)同為該派健將。 此日記是劉吶鷗旅居上海時1927年所紀錄生活與文學閱讀筆記,是目前臺灣作家與中國文藝界文學活動的重要紀錄,從日記中可看到與臺灣文壇迥然不同的文化處境。1920年代後期的上海作家自成格局,劉吶鷗從劇本、電影的表現中,成為海派作家行列之一員,日記中也記載他和戴望舒、施蟄存等人的交往,反映當時上海文壇活動情形,也是臺灣作家參與上海新感覺派文學發展之重要史料。 此日記是日治時期,臺灣作家離開本島,在中國文壇發展情形之罕見紀錄,為研究劉吶鷗生平第一手資料,具有文學史之重要價值。
  • 代表圖像來源
    國立臺灣文學館
  • 典藏或財產編號
    NMTL20080280001
  • 保存現狀
    全書尚完整,但受損需馬上處理。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