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林口謙益居

祖籍為福建省泉州府晉江縣烏林鄉十三都。 謙益居的所在區域,舊稱小南灣頂福,為洪姓家族的祖厝,由南灣洪氏家族開臺祖洪門長房洪安的長子洪港所興建。港公生於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家族原在林口大南灣租地耕作,港公也繼承家業,以耕作維生,約60歲時(約明治四十三年(1910年))在小南灣頂福置產起家興建,大正十年(1921年)底先由次子洪意遷入左護龍居住,可知此時左護龍已興建完成。大正12年(1923)時興建完成,才退租大南灣的田地,並與長子洪和搬入,長子和公入住右護龍,南灣洪氏家族正式落腳於小南灣頂福。 資料來源:新北市市定古蹟林口謙益居修復或再利用計畫P.2-36、2-48

基本資訊

  • 現況地址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地址
    1
    新北市
    林口區
    頂福90號
  • 公告
    類別
    公告文號
    公告日期
    備註
    指定/登錄
    新北府文資字第1060572423號
    2017-03-30 00:00:00.0
    變更/修正
    新北府文資字第1111254334號
    2022-07-12 00:00:00.0
    調整地號
  • 級別名稱
    直轄市定古蹟
  • 種類
    種類代碼
    A3


    種類名稱
    宅第


  • 現狀
    在民國一百一十二年(2023年)四月十七日至八月二十五日,完成左內護龍的保護網棚架搭設。 資料來源:新北市市定古蹟林口謙益居修復或再利用計畫P.4-1
  • 外觀特徵
    林口謙益居座東北朝西南,背山面林口溪,前方緊鄰聯外道路(今106縣道),後方在與山坡間留有一條小路,並設有卵石砌擋土牆。 初建三合院為火庫起形式,左右對稱配置,面寬約26.6公尺,進深約19.2公尺。正身七開間,包括明間、次間、梢間與盡間,正面明間與次間退凹41公分並設出簷,可防雨,背面亦於明間與次間上方設出簷。 臺基以就地卵石砌築,下方使用較大卵石增強穩固,上方勒腳牆則用較小卵石。臺基高度以正身最高,護龍、中後室及前室依序降低,並略突出牆面約5公分。正身與護龍牆柱下方均疊砌大石材,現況以水泥砂漿填縫,推測原為三合土。正身正面臺階上階略內縮並粉刷,護龍中室原為兩階、前室為一階,皆以大卵石砌築,現多改為 RC 或磚砌。 正身正立面牆次間外側設牆柱,以紅磚疊砌,白灰漿黏結,上方為疊澀塀頭並預埋木磚以固定封簷板。牆下為卵石勒腳牆,原以黏土與三合土填縫,後改為水泥砂漿。中段為斗子砌牆,採一橫三豎砌法,中央9層、側邊6層,底部加磚齊平。上段為土墼塼牆,塗黃色泥漿。 屋頂為二落水硬山式,中央較高、兩側落規,屋脊外翹。屋面鋪仰合瓦,陽坡設擋霤磚,陰坡設壓磚,牆交界處以屋瓦收邊。明間設通氣孔,兩側半樓設天窗採光。屋脊簡潔,中央設堵頭,山尖馬背分別為木形與金形。 以正身及左右內護龍圍塑的戶外埕,過去為稻穀曬場。雖現已加鋪水泥砂漿地坪,但初建為卵石鋪面,選用大而平整石材並以三合土填縫。地坪自建築向外與中軸兩側傾斜,以利排水,建築交界處設下凹水路。 院門依左內護龍山牆殘跡可知曾縮小改建,應與磚砌圍牆同時施工,兩者無縫隙。院門寬156公分,內側為山牆,外側為厚1B磚牆,門上方以RC梁支撐,設雙開木板門、水泥門白及木連楹,連楹以螺栓固定並設門簪。屋桁為欄標式三架,屋頂為硬山式,鋪仰合瓦並設馬背與簡易屋脊。 圍牆原為土墼坤牆,倒塌後改砌磚牆,厚1B,丁順砌交錯,底部與頂部加寬0.5B,設兩道含五條直櫺的開口,外清水磚牆,內側水泥粉刷。 資料來源:新北市市定古蹟林口謙益居修復或再利用計畫P.3-1、3-6、3-18、3-40、3-47、3-49
  •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
    建築屋頂以及正身左半側與增建交接處皆有漏水問題,造成下方屋桁與椽條有微生物寄生與白蟻蛀蝕,牆體也有大面損壞。 正身正面兩座出挑在歷經多次修繕後,目前支撐能力較差,並且右側出挑已經下陷,連帶造成上方屋桁下陷與屋坡變形,建議可在出挑兩側,前六架桁的下方立木料作臨時支撐。 建築目前在門窗、半樓、屋桁與椽條皆有發現許多蟻道與白蟻蛀蝕痕跡,建議先以生物防治工法進行白蟻防治,並定期進行監測。 資料來源:新北市市定古蹟林口謙益居修復或再利用計畫P.5-9、5-10
  • 使用情形
    目前建築仍有人在居住及使用
  • 所有權屬
    身分
    名稱
    土地所有人
    洪OOOO
    建築所有人
    洪OOOOOO
  •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新北市板橋區中山路一段161號
  • 主管機關單位
    文化局
  •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2)6903456
  • 主管機關名稱
    新北市政府
  • 所屬主管機關
    新北市政府
  • 室內特徵
    室內以明間為正廳,左右隔牆開門,可通往次間、梢間、盡間及內護龍,無需經室外。中央設案桌,左側神龕供奉廣澤尊王,右側為洪公媽與周邱公媽神位,兩側擺有八仙桌與長板凳。 次間與梢間位於子孫巷後方,以木牆或博砌牆分隔,設門窗,為設有總舖與半樓的睡寢空間,背面開窗。盡間設半樓,側牆與背面有門窗,與子孫巷間設無門扇的圓拱門,推測原為廚房與餐廳。 左右內護龍各三間(前室、中室、後室),原作睡寢使用,皆設半樓。室寬以前室最大、後室最小,前中室前後皆有門,後室僅設窗。各室間與正身後方子孫巷皆有通門。前中室現設總舖,其中中室為後期增設。 正身與內護龍門窗多有缺失或改作,現存門多為單開或雙開木板門,窗則有磚砌直橋窗內附木造無雙窗與竹櫺窗附推拉窗。現場門白顯示部分缺失門原亦為木板門。 正身明間與次間屋頂共有13架屋桁,前後五架為13×5.5公分的長方形,其餘為圓形桁,其中脊桁最大,直徑24公分,前後一至四與第六架為16公分。梢間與盡間因無出挑僅設11架,脊桁較明間前移約35公分,前後五架為10×5.5公分長方形,其餘為圓桁,脊桁直徑18公分,其餘一至四架為13公分。 燈梁位於明間前三與前四架桁間,架於兩側承重牆上,斷面為高10公分的正六角形,無彩繪,底部設9個掛勾,用於吊掛香爐與吊燈。 正身正立面支撐前六架桁的兩座出挑,原為二挑形式,含彎曲副拱、小斗、關刀型正棋與捧前砧相接。背立面支撐後六架桁的四座出挑為單挑,中央兩座設有捧前砧與屋桁連接。前後六座出挑皆為「軟挑」作法,棋身嵌入牆體中固定。 資料來源:新北市市定古蹟林口謙益居修復或再利用計畫P.3-6、3-12、3-26、3-33、3-38
  • 評定基準
    具高度歷史、藝術或科學價值者/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
  • 定著土地範圍(公告地號)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大小段
    地號
    1
    新北市
    林口區
    小南灣段頂福小段
    22
    2
    新北市
    林口區
    小南灣段頂福小段
    22-1
    3
    新北市
    林口區
    小南灣段頂福小段
    22-4
    4
    新北市
    林口區
    小南灣段頂福小段
    1128-8
  • 緯度
    25.10733157
  • 經度
    121.32305598
  • 法令依據
    <<古蹟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1項第1、3款
  • 指定(登錄)理由
    一、洪家祖籍泉州安溪,以種茶起家,反映林口臺地頂福一帶安溪移民墾拓的歷史,茶業沒落後轉為稻作,顯示山區之產業經濟變遷,具有產業與歷史的意義。符合古蹟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1項第1款評定基準。 二、謙益居座落於陡峭山坡地,為一座三合院農村住宅,為紅磚與卵石砌造的構造體,紅瓦屋頂、山牆之穿瓦衫保存完整,屋簷門上之擋霤磚及入門之石階具特色,建築形貌有閩客風格的混合體。符合古蹟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1項第3款評定基準。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