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上林林信屏洋樓

林信屏(1887-1957/1958),烈嶼上林人,年輕時遠赴新加坡謀生。初期以苦力為業,後創立「協發」商號,經營船舶零件販售與海運貿易,並積極參與當地僑鄉組織「金長發聯誼社」。隨著事業漸入佳境,於民國25年(1936)以僑匯五千銀圓返鄉,委由堂侄林伯湖負責管理、籌備與監督新宅興建,另有說法認為堂侄林柏銀亦參與興建事宜。建築設計除延聘大陸名師,融合傳統閩南建築與洋樓元素外,並諮詢具洋樓營造經驗的堂兄弟林信抄之意見。建材多自福建沿海運抵金門,施工則由當地匠師主持,配合烈嶼土水司阜林信抄,最終於民國26年(1937)竣工。 洋樓落成不久即逢戰事。日本佔領期間,該宅被徵為鹽場宿舍,二樓駐有五名臺籍鹽兵,一樓仍由林家使用。民國34年(1945),林信屏之妻郭來曾攜子返鄉居住,並延聘教師授課,直至民國37年(1948)因戰局再度舉家返新加坡。民國38年(1949)國軍進駐金門後,洋樓曾為軍方指揮所或野戰醫院所用。 民國40年(1951)推行「一村一校」政策,上林國民學校於民國42年(1953)進駐洋樓,同年又成為上林村辦公處。民國47 年(1958)八二三砲戰爆發,學校因砲戰曾停辦。其後因學制調整,民國52年(1963)改為「上岐國校上林分校」。民國57 年(1968)實施九年國教,則改稱為「上岐國小上林分校」並遷出洋樓。民國67年(1978),村辦公處亦搬離,林家方重獲住宅完整使用權。 民國47年(1958)八二三砲戰期間,洋樓曾遭三發砲彈擊中,前落、攑頭與後落屋頂受損。民國70年代(1980年代)林氏家族返居後,進行大規模修繕。民國88年(1999),又因颱風導致屋頂受損、滲水嚴重,由林馬騰以鐵皮覆蓋屋頂進行防護,沿用至今。 目前,該洋樓作為林馬騰文史工作室、居所及古物蒐藏空間,持續發揮其文化與歷史價值。

基本資訊

  • 現況地址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地址
    1
    金門縣
    烈嶼鄉
    上林35號
  • 公告
    類別
    公告文號
    公告日期
    備註
    指定/登錄
    府文資字第1060004155號
    2017-01-26 00:00:00.0
  • 級別名稱
    縣(市)定古蹟
  • 種類
    種類代碼
    A3


    種類名稱
    宅第


  • 現狀
    1. 山頭右矮牆獎盃泥塑掉落,掉落之構件放置於露臺。 2. 洋樓前廳及正廳磚牆風化嚴重、外側牆面多處滲漬、髒汙等情形。 3. 左前房牆體降雨時有滲水問題。
  • 外觀特徵
    建築為五腳基洋樓帶前落與二攑頭。樓層數二層,構造採硬山擱檁承重牆系統,屋面為四坡屋頂形式,七架樑。 前落正立面外觀為禢受三開間,左、右間身堵、水車堵以馬約利卡磁磚(Majolica磁磚)裝飾,其中,直式五片彩磁所拼接而成的罌粟花圖飾,為罕見樣式。禢受橫眉泥塑裝飾有捲草與龍騰樣式,及精細的禽鳥泥塑插角。左、右、後側立面牆為黃色灰壁,及火焰型窗楣與禽鳥泥塑裝飾。 洋樓一樓入口有四支花崗石立柱,立面門、窗皆有書法聯對,左、右兩開間立面為花鳥泥塑紋飾,裙堵花崗石皆飾有細緻雕刻。左右攑頭牆面為斗砌牆,水車堵以馬約利卡磚貼面,上端為紅磚疊澀裝飾。 洋樓二樓立面外觀為禢受,中央為兩支圓柱,左右牆為犡殼灰洗石子飾面,屋頂山頭與屋面同寬,花瓶欄杆呈流線型,中央山頭下方以馬賽克磁磚拼貼出堂號「西河衍派」字樣,上方泥塑裝飾有雙獅、老鷹、彩球、天使等。
  •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
    1.牆體表層混凝土開裂處,注意是否有剝落情形,建議及時補修。 2.牆體接合處與局部橫向裂隙,應注意是否有滲水或進一步開裂問題。
  • 使用情形
    住宅使用,管理維護情形良好。
  • 所有權屬
    身分
    名稱
    土地所有人
    林OO
  •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金門縣金城鎮環島北路一段66號
  • 主管機關單位
    文化資產科
  •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82-325643#813
  • 主管機關名稱
    金門縣文化局
  • 所屬主管機關
    金門縣政府
  • 室內特徵
    空間格局為三開間,前落中央為廳,兩側為房,與洋樓併二攑頭圍塑出深井,深井攑頭面下堵為花崗石牆,上堵斗砌磚牆,水車堵以馬約利卡彩瓷作為裝飾。 五腳基洋樓一樓面中軸線上由前往後分別為前廊、廳、壽屏、樓梯,廳之兩側為房,房分前後,為四房合一廳格局。樓梯為左右兩道,向中央集中,再分左右向通往二樓。二樓格局配置與一樓相仿。二樓外廊兩側有弧形階梯通往攑頭、前落屋頂,形成一回字型陽臺,為金門少見,呈現匠司巧思。 洋樓大門興建時為防禦考量,增設「輪錢門」,現僅存門扇軌道,門板已佚失。
  • 評定基準
    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重要歷史事件或人物之關係/各時代表現地方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具建築史上之意義,有再利用之價值及潛力者
  • 定著土地範圍(公告地號)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大小段
    地號
    1
    金門縣
    烈嶼鄉
    上林段
    241
  • 緯度
    24.427002
  • 經度
    118.230154
  • 法令依據
    指定法令依據:古蹟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1項第1、2、3、4、5款。
  • 指定(登錄)理由
    (一) 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洋樓興建從堪輿、僱工、備料,乃至擇日之記載保存完整,對建築此屋過程可充分了解並予展示,可做為博(文)物館,再利用價值潛力高,另具烈嶼上林海外出洋歷史見證;正立面磁磚裝飾花樣特別,組構拼貼極佳,可見匠人美學水準具文化藝術價值。 (二) 重要歷史事件或人物之關係:為重要僑商代表。 (三) 各時代表現地方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建築形制具有地域特色。二落屋頂前方圍欄與山花,曲線虛實配比,線腳與泥塑細緻而美,足顯營建技術特色。由本地工匠採閩洋折衷作法,呈現該年代之地方營造技術與工匠巧思。 (四) 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正面花磚中以罌粟花為主題者與二樓前廊以弧形樓梯通磚坪屋頂,為金門孤例,具保存價值。 (五) 具建築史上之意義,有再利用之價值及潛力者:保有本建築興建紀錄史料甚多,應進一步作為建築史研究之標的。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