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青嶼張氏兄弟洋樓

青嶼張氏兄弟洋樓為張自然、張自吉、張自來、張自忠兄弟四人於菲律賓發展有成,而共同出資興建。張家四兄弟赴菲律賓發展時適逢美國統治時期,以經營雜貨並將商品販賣給美軍維生。依據戶籍資料顯示,張家兄弟在當地為店東,應有各自獨立之商行,方得以逐漸累積財產,並於民國19年(1930)始著手規劃興建洋樓之工程以備歸鄉之用。 洋樓用地之取得原屬意洋樓後方之土地,後因土地面積狹小而改成目前的用地。依據地契資料顯示,土地購自同房之堂弟、前尾張(聿)我,購地費用計為「銀壹佰陸拾大元」,購地日期為「民國貳拾年國曆拾月」,興建過程係由張家兄弟將建築經費交由其父張(聿)碧主導。民國23年(1934)元月購得張(聿)摠位於洋樓右側的土地作為護龍,花費「大銀壹佰肆拾員正」,費時三年,於民國23年(1934)完工落成,成為張家四兄弟與家人共同的住宅,建築規模為獨棟洋樓、前規牆加右護龍。因四兄弟俱在菲律賓發展,故金門青嶼宅邸以長房媳為戶長。 民國26年(1937),洋樓興建完成不久後日軍佔領金門,造成在金門的張氏家族無法取得菲律賓的僑匯,經濟來源被短暫斷絕。民國38年(1949)國民政府軍隊退守金門,青嶼張氏兄弟洋樓因具備較好的戰備優勢,並可遠眺聚落整體環境而成為軍隊的營部據點。洋樓多數的房間皆由軍隊使用,一樓的空間全數作為營部辦公使用,二樓左前房為營長居住空間,張家人僅能使用二樓其餘的房間,形成戰地政務時期軍民共同使用本棟洋樓空間之特殊情景。 民國47年(1958)八二三砲戰期間,洋樓建築本體受損嚴重,包括屋頂閣樓、本體建築右前側牆體、右側門樓及護龍的廚房等皆受到損壞,其中以屋頂閣樓損壞最為嚴重,故約民國50年左右(1961)進行戰後受損整修。民國88年(1999)及民國105年(2016)皆因颱風侵襲而受到損壞,近期於民國114年(2025)9月24日修復竣工。

基本資訊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