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布農族音樂pasibutbut(小米豐收歌)

基本資訊

  • 現況地址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地址
    1
    花蓮縣
    卓溪鄉
    982 花蓮縣卓溪鄉古風村17鄰58號
  • 公告
    類別
    公告文號
    公告日期
    備註
    指定/登錄
    府文資字第1040205784A號
    2015-10-23 00:00:00.0
  • 級別名稱
    傳統表演藝術
  • 種類
    種類代碼
    E2.6


    種類名稱
    歌謠


  •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花蓮市文復路6號
  • 主管機關單位
    文化資產科
  •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3-8227121轉325
  • 主管機關名稱
    花蓮縣文化局
  • 所屬主管機關
    花蓮縣政府
  • 評定基準
    藝術性:具有藝術價值者/特殊性:構成傳統藝術之特殊藝能表現,其技法優秀者/地方性:傳統藝術領域有價值與地位,並具有地方色彩或流派特色顯著者
  • 法令依據
    文化資產保存法第59條、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6條暨104年6月12日召開之「花蓮縣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會第二類組(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古物組)委員會104年度第1次會議」決議。
  • 保存者/保存團體
    花蓮縣布農文化教育關懷協會
  • 指定(登錄)理由
    1.藝術性: 單以「祈禱小米豐收歌(八部合音)」來看,其傳承是完整而熟練的。古楓部落的pasiputput,族人有默契地吟唱,由領唱人起音,其餘即依循主音漸漸地爬升,找尋完美的共鳴。藉由吟唱pasiputput,族人將內心期盼的祈禱豐收願望交付於歌聲中。 2.特殊性: 祈禱小米豐收歌(pasibutbut)只存在於布農族的郡社(isi bukun)及巒社(take banua)這兩個社群。布農音樂及pasibutbut卓溪鄉各部落均有其特色。 3.地方性: 古楓部落將中斷一段時間的pasibutbut等歌謠重新恢復與發揚,進而推廣到卓溪鄉全境布農族部落,值得肯定。自1980年代以來此種音樂一直承載著傳統之延續性。 4.保存團體: 花蓮縣布農文化教育關懷協會為pasibutbut 的傳承付出心力,值得肯定。卓溪鄉各部落均會pasiputput、Malastapang及相關祭儀歌謠,其歌謠保存與薪火相傳,對於布農族,甚至是全體人類社會,都將是珍貴的寶藏。
  • 代表圖像來源
    花蓮縣文化局
  • 所屬族群
    族群名稱
    布農族


    類別名稱
    原住民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