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石雕

石雕是一座寺廟精美的指標,從石獅、龍柱、麒麟、石階、石砛、地牛、櫃檯腳、御路、柱珠、門枕石、石鼓,乃至石柱、石楣、壁上石雕、石雕神像等,都屬於石匠施工的範圍。 石雕的運用在廟宇最為普遍,不過生活器具和石材工藝上也常見其蹤跡,如石磨及石臼。 早年台灣石雕的石材,多數來自中國的壓艙石,主因是台灣本島所產的石材質地較為鬆軟,容易風化;一般而言,清代初期多自福建、廣東運來,包括所謂泉州白石、青斗石、隴石或漳州青石,直到清代中葉,開始運用本地所產石材,包含北部所產觀音山石、安山岩或山區砂岩,但台灣的石材質地不如泉州花崗石堅硬,多數只能做牆基或舖地面。如果要雕石獅或龍柱,大多仍取自閩、粵石材。

基本資訊

  • 現況地址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地址
    1
    臺南市
    東山區
  • 公告
    類別
    公告文號
    公告日期
    備註
    指定/登錄
    府文資處字第1040802975B號
    2015-08-25 14:39:38.0
  • 級別名稱
    傳統工藝
  • 種類
    種類代碼
    E1.99


    種類名稱
    其他


    其他說明
    玉石工藝─石雕


  • 所屬族群
    類別名稱
    漢民族


  •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5巷1號3樓
  • 主管機關單位
    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
  •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6-2213569
  • 主管機關名稱
    臺南市政府
  • 所屬主管機關
    臺南市政府
  • 評定基準
    藝術性:具有藝術價值者/特殊性:構成傳統藝術之特殊藝能表現,其技法優秀者/地方性:傳統藝術領域有價值與地位,並具有地方色彩或流派特色顯著者
  • 法令依據
    1、「文化資產保存法」第五十九條第一項規定。 2、「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二條第一項第一款第一、二、三目。
  • 保存者/保存團體
    董炎山
  • 指定(登錄)理由
    1、長期從事寺廟傳統石雕,技術嫻熟,尤擅長「剔地起突」、「內枝外葉」等技法構圖。整體造景富層次感,作品比例精準;人物雕刻栩栩如生,姿態造型鮮活,具藝術性。 2、構圖融入西方圓雕概念,以素描構圖為基礎,層次深淺差異明確,創為「層次景深石雕法」,技法表現優秀。並保有燒爐打鐵自製工具技術,從傳統手工到現代電動工具皆擅,展現獨特風格,具有特殊性。 3、臺灣傳統石雕已式微,藝師兼備「頭手」、「晟手」技術及教學熱忱,個人風格俱足,技巧融會貫通,突顯其工藝價值與地位。作品見諸臺南各地,量碩質精,具備在地新一代石雕藝師之風格,充分表現地方流派特色。
  • 代表圖像來源
    臺南市文化資產處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