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磚雕

《臺灣民間藝術》一書中提及:「磚是一種建築材料,在磚 上加工、刻以花紋,用作建築上的裝飾,便稱為磚刻,實際上也是一種磚畫。」源於漢朝,興盛於元末、明、清時期,直至清末民初逐漸沒落的磚雕技藝,也可稱作「磚刻」或「磚畫」,其多半位於建築牆體上如牆堵、臺基、窗框、門框等,分布於傳統民居、 廟宇、宗祠、書院及文廟建築中,造型可分為陽雕、陰雕、浮雕、鏤空雕、立體雕,尤以「鏤空雕」及「雙面立體雕」難度最高,作品圖案多以植物、動物、人物、器物、幾何圖形為主,典雅樸實,頗受文人家庭的喜愛,但在臺灣傳統建築中數量並不多。

基本資訊

  • 現況地址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地址
    1
    臺南市
    南區
    臺南市南區
  • 公告
    類別
    公告文號
    公告日期
    備註
    指定/登錄
    府文資處字第1040802975C號
    2015-08-25 17:34:06.0
  • 級別名稱
    傳統工藝
  • 種類
    種類代碼
    E1.99


    種類名稱
    其他


    其他說明
    瓷玻璃工藝─磚雕


  • 所屬族群
    類別名稱
    漢民族


  •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5巷1號3樓
  • 主管機關單位
    無形文化資產組
  •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6-2213569
  • 主管機關名稱
    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
  • 所屬主管機關
    臺南市政府
  • 評定基準
    藝術性:具有藝術價值者/特殊性:構成傳統藝術之特殊藝能表現,其技法優秀者/地方性:傳統藝術領域有價值與地位,並具有地方色彩或流派特色顯著者
  • 法令依據
    1、「文化資產保存法」第五十九條第一項規定。 2、「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二條第一項第一款第一、二、三目。
  • 保存者/保存團體
    王郭挺芳 (歿)
  • 指定(登錄)理由
    1、作品與傳統建築所見不同,雖以傳統題材為圖案,但卻能揉合傳統並呈現出現代感。作品構圖大方平穩,刀觸技法精細,內容取材多元,突破傳統吉祥圖案的線條雕法,具有藝術價值。 2、傳統並呈現出現代感。作品構圖大方平穩,刀觸技法精細,內容取材多元,突破傳統吉祥圖案的線條雕法,具有藝術價值。 磚雕技術在臺灣工藝界有其稀少性,藝師尤擅難度較高之窯後雕技法,為臺南磚雕領域突出者,技法優異,足以構成傳統藝術之特殊藝能表現,具有特殊性。 3、以木雕基礎,並赴中國安徽歙縣學習磚雕窯前、窯後雕技法,後再加以個人研究摸索臺灣在地材料及個人創作風格,作品表現深具個人風格,在臺南磚雕藝術領域有其價值,具有地方特色。
  • 代表圖像來源
    臺南市文化資產處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