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林之助 朝涼

林之助(1917-2008),出生於台中州豐原郡大雅庄。1928年即被家人送往日本讀書,經歷小學、中學、大學與進入兒玉希望畫塾研習,前後約十三年的留學生活,是影響其畫風形成的關鍵時期。求學期間表現優異,以作品《朝涼》入選「帝國美術院美術展覽會」擴大舉辦的「紀元2600年奉祝展」。1941年因太平洋戰爭因素返台,時雖仍延續在日本時期的畫風,但也注入了更多臺灣本土的色彩,並連續兩年榮獲臺灣總督府美術展覽會特選第一名的總督賞,至此奠定在臺灣畫壇的地位。返台後的林之助,進入臺灣省立台中師範學校(今國立台中教育大學)任教,將往後的歲月奉獻於美術教育,並籌組中部美術協會、長流畫會、臺灣省膠彩畫協會等組織,1985年並擔任東海大學美術系兼任教授,首開國內學院膠彩畫教育的先河,培育新生代畫家。1977年,林之助提出以「膠彩畫」一詞替代「東洋畫」,以媒材的觀點擺脫糾結的「正統國畫」論爭,此正名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林之助在日學習歷程中,正值日本繪畫受西洋美術現代化時期的影響,主張「寫生」是重要的精神,反對臨摹教學的訓練,並強調創作需尊重個性的抒發,呈現「真我」的原始風貌。 林之助早期(1930~40年代)的繪畫題材以人物畫為主,大膽運用黑、白、灰等無彩色或低彩度的藍色系色彩為主,在色調上的運用十分巧妙。返台後的中年至晚年時期,除了人物題材之外,花鳥畫和風景畫的題材也大量出現,內容多有農林鄉居的生活寫照,並融合西洋風景畫的技巧加入透視法、明暗與塊面的觀念,表現出造型俐落、設色高雅的現代感。

基本資訊

  • 現況地址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地址
    1
    臺中市
    西區
  • 數量
    1
  • 公告
    類別
    公告文號
    公告日期
    備註
    指定/登錄
    文授資局物字第10420054891號
    2015-05-07 00:00:00.0
  •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種類
    種類代碼
    G1


    種類名稱
    藝術作品


    種類子類別代碼
    G1.2


    總類子類別名稱
    繪畫


  • 年代
    1940年
  • 作者
    林之助
  • 材質
    紙本
  • 尺寸
    長:245.3公分,寬:184.5公分
  • 保存環境
    庫房或展覽空間
  •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台中市南區復興路三段362號
  • 主管機關單位
    文化資產局
  •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4-22177777
  • 主管機關名稱
    文化部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評定基準
    具有重要歷史意義或能表現傳統、族群或地方文化特色/具有重要之時代特色、技術及流派/具有重要藝術造詣或科學成就/品質精良且數量稀少/具有重要歷史、文化、藝術或科學價值
  • 保管單位
    保管單位名稱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古物所在地
    所在地名稱
    國立臺灣美術館


    保存空間地址
    403台中市西區五權西路一段2號


    保存空間屬性
    博物館、圖書館


    保存空間文資身分
    無文資身分


  • 法令依據
    符合古物分級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3條1項第1、3、4、5、6款。
  • 古物出處/出處或來源
    購藏(徵集)
  • 指定(登錄)理由
    《朝涼》完成於1940年,是描寫作者於清涼早晨出遊的印象,使用粉灰色調系色彩,繪出朝霧迷濛中所見牽牛花(日語為「朝顏」)葉子與花朵的深淺變化,表現清早空氣清涼的氛圍,是形質合一的創作。畫中左側人物(時為未婚妻)身著深藍色和服,當時較富裕家庭的台灣婦女常穿著和服,是日治時期殖民背景下生活環境與文化薰陶所呈現的反射。前景的白羊猶如作者本人的化身,描繪了兩人相戀又相隔兩地的相思寫照,既深情又溫馨可愛。畫作中大膽的粉灰色系背景將作品襯托得清新出塵。 本件曾入選「帝國美術院美術展覽會」擴大舉辦的「紀元二千六百年奉祝展覽會」,可說是其早期代表作,亦為其一生創作最具重要之經典作。
  • 代表圖像來源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典藏或財產編號
    08700378
  • 保存現狀
    完整良好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