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臺北機廠

「臺北機廠」原稱為「臺北鐵道工場」,創建於1930年,1935年正式啟用,肩負臺灣火車維修、組裝、保養、修理等作業之重要場域,是臺灣現存規模最大且歷史最悠久的鐵路車輛修理工廠,不論在建築歷史、交通發展、經濟產業史、勞工文化以及整體工業遺產等價值上,展現獨特鐵道文化與場域精神,具有無可取代之地位與意義。

基本資訊

  • 現況地址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地址
    1
    臺北市
    信義區
    市民大道五段48號
  • 公告
    類別
    公告文號
    公告日期
    備註
    指定/登錄
    文授資局蹟字第10430031172號
    2015-04-16 15:54:24.0
  • 級別名稱
    國定古蹟
  • 種類
    種類代碼
    A16


    種類名稱
    產業


  • 現狀
    「臺北機廠」日據時期原稱為「臺北鐵道工場」,於1935 (昭和10)年正式啟用,為臺灣火車維修發展的重要場域。臺鐵局於民國102年陸續辦理「臺北機廠」遷移楊梅富岡車輛機廠作業,搬遷事項已於民國103年全數完成。
  • 外觀特徵
    廠區內建造物與附屬設施等配置仍大致沿用30年代最初之規劃,其建築工法與空間配置,均呈現以機能為考量之現代主義建築設計思維。
  • 使用情形
    原作為臺灣火車維修、組裝、保養、修理等作業之重要場域。目前臺鐵局暫時做為材料存放場所。
  • 所有權屬
    身分
    名稱
    建築所有人
    交通部臺灣鐵路管理局
    土地所有人
    中華民國
  •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臺中市南區復興路三段362號
  • 主管機關單位
    文化資產局
  •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4-22177661
  • 主管機關名稱
    文化部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室內特徵
    工廠內部因維修需要,設有大跨距鋼構,另以大片開窗方式,增加採光及換氣量,減少維修機關車產生熱蒸汽對員職工產生的不適。
  • 評定基準
    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各時代表現地方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具建築史上之意義,有再利用之價值及潛力者
  • 定著土地範圍(公告地號)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大小段
    地號
    1
    臺北市
    信義區
    逸仙段二小段
    33
    2
    臺北市
    信義區
    逸仙段二小段
    33-7
    3
    臺北市
    信義區
    逸仙段二小段
    33-13
    4
    臺北市
    信義區
    逸仙段二小段
    33-14
    5
    臺北市
    信義區
    逸仙段二小段
    33-15
    6
    臺北市
    信義區
    逸仙段二小段
    33-23
    7
    臺北市
    信義區
    逸仙段二小段
    33-24
    8
    臺北市
    信義區
    逸仙段二小段
    33-25
    9
    臺北市
    信義區
    逸仙段二小段
    33-26
    10
    臺北市
    信義區
    逸仙段二小段
    33-28
    11
    臺北市
    信義區
    逸仙段二小段
    33-29
  • 緯度
    25.047006
  • 經度
    121.563142
  • 法令依據
    符合《古蹟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1項第1、3、4、5款規定之指定標準。
  • 指定(登錄)理由
    1.臺北機廠的歷史,承襲自清代劉銘傳在臺推動洋務運動時建造的臺北機器局,為臺灣鐵道建設與維修設施近代化的濫觴。 2.為1930年代建造的臺灣第一座近代化鐵道修理工場,肩負臺灣火車維修、組裝、保養、修理等作業之重要場域,是臺灣現存規模最大且歷史最悠久的鐵路車輛修理工廠,見證鐵道修理技術的發展脈絡,並蘊藏當年員工機器操作、鑄造、鍛冶與車輛之維修技術等無形文化資產價值。 3.工廠內現存之總辦公室、組立工場、鍛冶工場、客車工場、車件工場、油漆工場等與修理作業流程相關的工廠建築設施,以及內燃機工場、電二工場、電三工場、原動室與其內部的蒸氣鍋爐、煙囪與全區配置的蒸氣管線系統等不同時期的動力與機關車修理設施,以及東、西露天吊車臺、移車臺、地下化引道、鐵軌等與車輛移動相關的設施與作業場所,從各場域及設備彼此間的關係與位置,均可反映出鐵道維修的步驟、邏輯與脈絡。 4.整體的工廠建築,呈現現代主義建築的機能與合理主義的設計,工場內部以大片開窗增加採光及換氣量,減少維修機關車產生熱蒸汽對員職工產生的不適;另場區同時亦建置職工相關福利設施,包含治療所、更衣室與浴室、職工食堂(後改為大禮堂)等設施,展現出工業設施勞動者福祉的觀念,反映出經營管理者與勞動者的勞資關係。 5.工廠內至今仍保存著劉銘傳時期採購自英國的蒸氣錘,以及各工場內現存不同年代的各類修理機具與機器,深具歷史意義與價值。 6.整體場域不論在建築歷史、交通發展、經濟產業史、勞工文化以及整體工業遺產等價值上,展現獨特鐵道文化與場域,具有無可取代之地位與意義。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