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永昌堂暨浯陽小學校

永昌堂暨浯陽小學校
數位物件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永昌堂暨浯陽小學校

陽翟「永昌堂」首建於明宣德年間(約1435),為陽翟陳氏信房前房之小宗祠堂,初建時為傳統閩式一落二攑頭形制建築。嗣後數百年間,宗祠歷經兵燹,幾經修葺,其中一次為清光緒30年(1904)由鄉人修建。直至民國20年代(1930s),印尼華僑陳仲厚經商有成,獨資重建永昌堂,建造所需費用則託付予陽翟族人陳伯體、伯札。至印尼發展的陳仲厚因受西方文化之洗禮,欲加入西方建築元素,遂攜帶設計圖返回金門,將已進行至一半之重建工程部分拆除,故此獨具風格、中西合璧之宗祠於民國24年(1935)完竣。隔年,右側興建之五腳基護龍亦竣工,是為「浯陽小學校」,整體總工程經費共計一萬二千銀圓,皆由陳仲厚資付。 陳仲厚(1869-1949),又名陳厚仲,金門陽翟信前房三房人。清光緒年間(1890末)首赴荷印群島謀生,然無功而返。清光緒34年(1908),陳仲厚帶著時年13歲的長子陳川流再度前往南洋,落腳於當時貿易繁榮的印尼邦加檳港,經營胡椒園,店名為「裕發號」。初期向當地人收購胡椒銷售至新加坡,財富積累後則購置土地,自行栽產。約至民國20年代(1930s),陳仲厚已成為邦加檳港數一數二之胡椒園主,而後被譽為「檳港第一」。陳仲厚為鄉里族人及華僑社會貢獻甚多,包含同安陽翟小學校創校(並成為該校永久校董)、金門穎川陳氏大宗祠協助修建、獨資重修永昌堂等。同時亦積極參與海外僑社活動,捐輸新加坡及印尼等地之華僑社會,並出任邦加島檳港中華商會主席之職,並熱心於黨國事務,於民國38年(1949)辭世於檳港。 永昌堂於民國24年(1935)竣工,五腳基護龍「浯陽小學校」亦於民國25年(1936)完竣。陽翟文風鼎盛,聚落內皆有私塾教育,浯陽小學校落成後便改以此處教學,此外,學校亦是居民休憩聚會之地。民國30年至34年間(1941-1945)永昌堂曾一度遭日軍占用。民國38年(1949)後,永昌堂及浯陽小學校皆為國軍占用,作為師部指揮所,並於周圍築2公尺高之鋼筋混凝土圍牆,禁止居民進入,直至約民國60年代始拆除。浯陽小學校於民國47年(1958)併入安瀾國校,同年八二三砲戰爆發,遂將永昌堂暨浯陽小學校改為簡易醫療站。後由政戰隊進駐,為政戰隊及衛生連共同使用之空間。直至民國83年(1994)國軍撤離,建築閒置至今。修復工程於113年10月21日開工施作。

下載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OGDL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國家文化資產網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空間、地域與遷徙
建檔單位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現況地址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地址
1
金門縣
金沙鎮
陽翟37號
2
金門縣
金沙鎮
陽翟37-1號
3
金門縣
金沙鎮
陽翟37-2號
公告
類別
公告文號
公告日期
備註
指定/登錄
府文資字第1040012216號
2015-02-11 20:20:53.0
級別名稱
縣(市)定古蹟
種類
種類代碼
A1


種類名稱
祠堂


種類代碼
A24


種類名稱
學校


現狀
已架設鋼棚架暫為保護,修復工程於113年10月21日開工施作
外觀特徵
1. 建築為二落(永昌堂)帶右護龍(浯陽小學校)之配置。永昌堂前落為傳統閩式建築,後落為五腳基二層洋樓,護龍浯陽小學校同為五腳基二層洋樓。永昌堂前落屋頂為翹脊形式,屋面左右各置有三道筒瓦,後落洋樓則為歇山式(龜殼式)屋頂,均使用傳統瓦材鋪設。護龍洋樓屋頂採四坡水屋頂,為傳統仰合瓦造,四周女兒牆為花瓶造型。 2. 永昌堂前落正立面下緣為封堵石砌,轉角柱以煙炙磚砌收邊;兩側立面上緣壁面抹灰,下緣為花崗石人字砌。後落外立面壁面皆抹灰,窗楣造型為火焰形,巷頭門為磚拱門,門旁寫有「我們的存在就是中國的希望」等軍事標語。 3. 右護龍洋樓正立面五腳基柱體以煙炙磚疊砌,兩側立面下緣為花崗石人字砌,上緣壁面抹灰,柱體外抹礪殼灰裝飾,右立面可見泥塑題字「浯陽小學校1936(黨徽飾於最上方)」,前方附屬建築之窗楣為「凸」字造型。 4. 永昌堂正立面為三開間榻受樣式,飾有豐富木雕,如榻受牆兩側及頂堵鏤雕、木作插角與倒吊蓮花、斗栱等,雕工精細。兩側次間各設有圓窗,上方立聯對「绳其祖武」、「謀孫厥貽」,並飾有花草泥塑,水車堵以彩磁裝飾,頂堵飾有彩繪。 5. 永昌堂後落洋樓山頭及兩側望柱為泥塑抹礪殼灰,並有精彩雕飾。山頭題有「永昌堂」字樣,中央作圓形鏤空,圓形鏤空上方有花草裝飾,山頭之飛馬泥塑為金門唯一。兩側望柱上方設有獎盃裝飾,柱身飾有花草泥塑。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
持續進行環境清理維護
使用情形
閒置
所有權屬
身分
名稱
土地所有人
陳OO
土地所有人
社OOOOOOOOOOOOOOOOOOOO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金門縣金城鎮環島北路一段66號
主管機關單位
文化資產科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82-325643#813
主管機關名稱
金門縣文化局
所屬主管機關
金門縣政府
室內特徵
1. 永昌堂前落以硬山擱楹承重牆系統為主,為傳統閩式雙坡五架樑構造;左右攑頭及後落洋樓則為承重牆系統與鋼筋混凝土結構,後落屋架為七架樑構造,其中,攑頭屋頂及二樓樓板為全鋼筋混凝土構造。浯陽小學校同為承重牆系統與鋼筋混凝土結構。兩棟建築無直接相連,皆有獨立出入口。 2. 永昌堂格局以中軸線上由外至內為榻受、前廳、深井、正廳,永昌堂後落洋樓一、二樓均為三開間,二樓廳有三道門可通往外廊及攑頭上方平頂露臺。 3. 永昌堂室內屏堵門扇、木構架、祖龕皆飾有精緻雕刻。後落五腳基一、二樓檐飾帶飾有花草浮雕,出檐勾以灰泥線腳,外廊圍以花瓶造型欄杆,二樓正廳之三通五瓜棟架則為鋼筋混凝土仿木構造,工法特殊,亦有作仿雕刻裝飾,工藝精湛,為本棟建築最具特色價值之一。
評定基準
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各時代表現地方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
定著土地範圍(公告地號)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大小段
地號
1
金門縣
金沙鎮
陽宅段
1303
2
金門縣
金沙鎮
陽宅段
1304
3
金門縣
金沙鎮
陽宅段
1305
4
金門縣
金沙鎮
陽宅段
1306
緯度
24.479
經度
118.42799
法令依據
古蹟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1、3、4項。
影音多媒體圖片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永昌堂暨浯陽小學校01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永昌堂暨浯陽小學校03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永昌堂暨浯陽小學校04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永昌堂暨浯陽小學校07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永昌堂暨浯陽小學校08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永昌堂暨浯陽小學校09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永昌堂暨浯陽小學校10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永昌堂暨浯陽小學校11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永昌堂暨浯陽小學校12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永昌堂暨浯陽小學校13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永昌堂暨浯陽小學校14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永昌堂暨浯陽小學校-側面15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正立面山頭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浯陽小學校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左側立面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正立面山頭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修復設計現勘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修復工程動土典禮


指定(登錄)理由
(一)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為開浯第一村(陽翟)之宗祠,為金門開發史重要證物,初建於明代宣德年間,民國後改建為二樓洋樓式,左側護龍則建為二樓洋式樓房作浯陽小學,為早期祠堂兼具學堂最完整形式,建築格局為金門罕見,且後落有國軍進駐至民國八十三年才搬離開,有其歷史意義。 (二)各時代表現地方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 綜合洋、華建築式樣及空間內含為金門傳統轉向現代社會之重要建築代表。 (三)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 為宗祠建築採用洋樓之少見案例,為早期鋼筋混凝土結合木構架之特殊案例。

關鍵詞

回到最上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