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李群玉詩集、後集 (南宋刊本)

三卷後集五卷。 每半葉十行十八字;左右雙邊,花口(記字數,《後集》不記),單魚尾,魚尾下刻書名、卷次及葉數。卷二行狀末鐫「臨安府棚前睦親坊南陳宅書籍舖刊行」,後集卷五末鐫「臨安府棚北大街睦親坊南陳解元宅書籍舖印」。 首冊舊封面題:「李群玉詩集上中下卷後集共五卷 第一冊上中卷」、「道光三年癸未崑庽收」、「百宋一廛藏」;前有清黃丕烈、民國翁斌孫、傅增湘、鄧邦述手書題記;末民國柳詒徵閱記。第二冊舊封面題:「李群玉詩集上中下卷後集共五卷 第二冊中下卷又五卷全」、「道光三年癸未崑庽收」、「百宋一廛藏」;前有黃丕烈、鄧邦述手書題記;卷末有清季振宜藏記、黃丕烈手跋、柳詒徵閱記。 鈐有辛夷館印、玉蘭堂、竹塢、春草堂印、梅谿精舍、江左、放情山水之間、張雋之印、一字文通、季振宜印、揚州季氏、御史振宜之印、季振宜藏書、季滄葦圖書記、滄葦、宋本、吾道在滄洲、乾學、徐健菴、安岐之印、安麓村藏書印、馮新之印、復初、良常馮靜觀藏書、良常馮氏汲古齋藏書、黃丕烈印、復翁、蕘夫、蕘翁、百宋一廛、碧雲羣玉之居、平江黃氏藏書、三松過眼、嘉興忻虞卿氏三十年精力所聚、邦述、正闇收藏、雙漚、從吾所好、三李盦、披玉雲齋、羣碧居士、羣碧翁、羣碧樓印、羣碧樓、羣碧廔、宋刻本、一笏齋、史語所收藏珍本圖書記等印記。

基本資訊

  • 現況地址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地址
    1
    臺北市
    南港區
  • 數量
    2
  • 公告
    類別
    公告文號
    公告日期
    備註
    指定/登錄
    10320112111
    2014-09-15 00:00:00.0
  •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種類
    種類代碼
    G3


    種類名稱
    圖書文獻及影音資料


    種類子類別代碼
    G3.1


    總類子類別名稱
    圖書、報刊


  • 年代
    南宋
  • 作者
    (唐)李群玉撰
  • 材質
    紙本
  • 尺寸
    26.7x16.9公分;版框17.4×12.2公分
  • 保存環境
    庫房或展覽空間
  •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402台中市南區復興路三段362號
  • 主管機關單位
    文化資產局
  •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4-2217-7777
  • 主管機關名稱
    文化部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評定基準
    具有重要歷史意義或能表現傳統、族群或地方文化特色/具有重要之時代特色、技術及流派/品質精良且數量稀少/具有重要歷史、文化、藝術或科學價值
  • 保管單位
    保管單位名稱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傅斯年圖書館


  • 古物所在地
    所在地名稱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傅斯年圖書館


    保存空間地址
    115台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30號


    保存空間屬性
    研究設施


    保存空間文資身分
    無文資身分


  • 法令依據
    符合古物分級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3條第1項第1、3、 5、6款。
  • 古物出處/出處或來源
    購藏(徵集)
  • 指定(登錄)理由
    本書為南宋陳解元書籍鋪所刊,即所謂「書棚本」,為李群玉詩集傳世最早之刊本,黃丕烈曾與毛氏汲古閣刊本相校,云:「其(汲古閣本)異不可勝記,且其謬不可勝言,信知宋刻之佳矣。」有其校勘價值,而黃跋更是現今古籍鑒定重要指標。 全書朱印燦然,由鈐印可知遞藏源流。刊刻精美、傳世珍稀。具有重要歷史、文化、藝術及學術價值。
  • 代表圖像來源
    中央研究院傅斯年圖書館
  • 典藏或財產編號
    182352-182353
  • 保存現狀
    全書二冊,金鑲玉裝。書葉有黴斑、水漬、沁藍等,稍有蛀洞。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