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亂彈戲

基本資訊

  • 現況地址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地址
    1
    臺中市
    北屯區
    台中市北屯區
    2
    苗栗縣
    後龍鎮
    3
    苗栗縣
    大湖鄉
  • 公告
    類別
    公告文號
    公告日期
    備註
    指定/登錄
    文資局傳字第10330077932號
    2014-09-09 16:14:33.0
    登錄亂彈戲暨認定保存者潘玉嬌藝師
    變更/修正
    文授資局傳字第10730019223號
    2018-02-23 00:00:00.0
    重新登錄文化資產類別名稱
    指定/登錄
    文授資局傳字第10930130812號
    2020-11-20 00:00:00.0
    認定保存者王慶芳藝師
    指定/登錄
    文授資局傳字第10930130813號
    2020-11-20 00:00:00.0
    認定保存者彭繡靜藝師
  • 級別名稱
    重要傳統表演藝術
  • 種類
    種類代碼
    E2.1


    種類名稱
    戲曲


  •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402台中市南區復興路三段362號
  • 主管機關單位
    傳藝民俗組
  •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422177762
  • 主管機關名稱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評定基準
    反映古昔常民生活形態或娛樂類型,並在藝術或藝術史上具有重要價值者/地方色彩或流派特色顯著,並在藝術或藝術史上具有價值且瀕臨失傳者/傳統技藝或藝能,其結構技法,表現特別優秀,並在全國具有領先地位者
  • 法令依據
    文化資產保存法第91條 傳統表演藝術登錄認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4條、第5條及第6條
  • 保存者/保存團體
    潘玉嬌、王慶芳、彭繡靜
  • 指定(登錄)理由
    一、亂彈戲源起於清代花部戲曲文化,後傳至臺灣社會,經歷本地化的歷史過程,培養出臺灣傳統地方戲曲中相當重要的劇種。大致可分為福路戲及西皮戲兩類,早期曾有「吃肉吃三層,看戲看亂彈」之語,可見亂彈戲在早年臺灣常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二、保存者為臺灣戰後第一代亂彈童伶,出身苗栗後龍東社班,為臺灣職業亂彈班界最有區域性代表的特殊流派。個人技藝主要傳承自中部職業內行班傳統並由於家族因素兼承子弟先生林朝成家族北管技藝。亂彈戲為臺灣戲曲藝術史最重要劇種,隨時代變遷已有瀕臨失傳的危機。 三、保存者出身戲曲世家,家學淵源深厚,西皮、福路均通曉,生旦表演兼擅。仍保留亂彈劇目160齣的表演技藝,為臺灣目前亂彈戲前場表演者中碩果僅存的佼佼者,並有「亂彈嬌」之美譽及民族藝術薪傳獎之肯定,更長期從事亂彈戲曲教學及表演。
  • 代表圖像來源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 所屬族群
    類別名稱
    漢民族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