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茄苳入石柳

茄苳入石柳工藝傳入臺灣的時間目前尚無明確定論,目前最早以茄苳入石柳工藝製成的作品為臺南祀典武廟收藏之1838年(清道光十八年)六角供桌以及臺南媽祖樓所藏之1839年(清道光十九年)供桌。從以上實物可知,茄苳入石柳工藝最遲在道光年間已傳入臺灣。 供桌的風格在清道光時期,整體採取整體平嵌的表現手法;大正時期在雕刻技法表現上,刻劃線條細膩柔和,人物、動物姿態生動,此時期風格為「華而不繁、主次分明」;日治昭和時期至二戰後供桌,在做工上如同大正時期追求精緻,做工精細程度相仿,在構圖表現上,裝飾構圖更趨複雜,背景被植物、雲彩及山石等物填滿,幾乎沒有留白的部分,此時期的風格可謂「華麗繁複,主次難辨」。 在1960年代(民國五十年代),臺南有幾處木工、雕刻工處聚集的地方,包括南陽師學藝位於「臺南老古石街」的「火木雕刻工處」,另有「台南內關帝港」及「臺南北勢街」。今日臺南市中西區信義街至古蹟兌悅門一帶,製作茄苳入石柳工藝的店家多集中於此處,全盛時期約有六、七間店面,其中又以南陽師學藝的「火木雕刻工處」規模最為龐大,作品產量亦多,品質也較為精緻。

基本資訊

  • 現況地址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地址
    1
    臺南市
    北區
  • 公告
    類別
    公告文號
    公告日期
    備註
    指定/登錄
    府文資處字第1030570896E號
    2014-06-30 00:00:00.0
  • 級別名稱
    傳統工藝
  • 種類
    種類代碼
    E1.99


    種類名稱
    其他


    其他說明
    木工藝-鑲嵌


  • 所屬族群
    類別名稱
    漢民族


  •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5巷1號3樓
  • 主管機關單位
    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
  •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6-2213569
  • 主管機關名稱
    臺南市政府
  • 所屬主管機關
    臺南市政府
  • 評定基準
    藝術性:具有藝術價值者/特殊性:構成傳統藝術之特殊藝能表現,其技法優秀者/地方性:傳統藝術領域有價值與地位,並具有地方色彩或流派特色顯著者
  • 法令依據
    1、「文化資產保存法」第59條第1項規定。 2、「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1項第1款第1至3目。
  • 保存者/保存團體
    陳南陽 (歿)
  • 指定(登錄)理由
    1、手繪雕刻畫稿配合傳統民俗故事,人物姿態動作內外玲瓏,山水樓臺構圖場景漸層,配合鑿花與小木作鑲嵌技術表現精湛,成品藝術價值高。 2、身兼畫稿及雕鑿鑲嵌多樣技法,畫稿圖樣具獨到手法,鑲嵌技術亦是特殊,擅畫能雕,技法表現極為精彩,具有特殊性。 3、「茄苳入石柳」鑲嵌技術為臺南地區特色技法,成品因而俗稱「臺南體」,藝師承襲此一技藝又具有畫稿之能力,足為臺南地區鑲嵌小木領域之流派代表。
  • 代表圖像來源
    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