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楊梅茶業改良場宿舍

楊梅茶業改良場宿舍創建於明治40年(1907),原為台灣總督府殖產局於明治36年(1903)成立的「安平鎮製茶試驗場」所屬官舍。安平鎮製茶試驗場為當時台灣最新式的半機械製茶工廠,以向茶農、業者推廣機械製茶、茶樹栽培試驗、製茶試驗調查等為主要工作。其中,最具特色的試驗為紅茶製作試驗。試驗場設場之初,即嘗試以錫蘭紅茶製法製作紅茶,以面向俄國紅茶市場需要,獲得市場好評。 明治42年(1909)試驗場遷移至西南方茶業改良場現址,原有場舍則無償提供給「日本台灣茶株式會社」作為安平鎮工場使用。戰後官舍先由農林公司接管,其後再轉由茶業改良場作為職員宿舍。 過去製茶試驗場乃楊梅地區相當重要的官方機構,由於職工與茶商、茶農的聚集,帶動了地方發展,使得當地茶葉交易與經濟活動逐漸增強,不僅帶來大量的居住人口,也直接帶動了地方的街區發展,此從埔心車站逐漸升格可見一斑。

基本資訊

  • 現況地址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地址
    1
    桃園市
    楊梅區
    金龍里中興路136號
  • 公告
    類別
    公告文號
    公告日期
    備註
    指定/登錄
    府文資字第10300689501號
    2014-04-08 09:49:13.0
    變更/修正
    府文資字第10303236382號
    2015-01-13 00:00:00.0
    行政改制
    變更/修正
    府文資字第1060179005號
    2017-08-14 00:00:00.0
    變更地號及地址
  • 種類
    種類代碼
    A3


    種類名稱
    宅第


  • 現狀
    三連幢的日式員工宿舍進行兩次大規模整修後,移交楊梅區公所管理。於民國109年(2020)定名為埔心故事館,民國110年(2021)委託台灣茶葉學會營運管理「埔心故事館」,成為訴說楊梅茶產業、埔心地區發展文史的據點。
  • 外觀特徵
    官舍原為日治時期判任官丙種官舍,採三戶建配置形式,每戶約15坪。主體建築雖於日治時期與戰後初期經歷數次修建,但其原有切妻造屋頂、日本瓦茸、下見板、通氣孔、高架床板、押椽天井、竹小舞真壁、洋小屋以及初建時期之磚束、圓鐵桿格柵、百葉窗、屋頂鐵絲網通氣孔等構造,仍清楚存在。
  • 使用情形
    委託台灣茶葉學會營運管理「埔心故事館」,成為訴說楊梅茶產業、埔心地區發展文史的據點。
  • 所有權屬
    身分
    名稱
    建築所有人
    桃園市政府楊梅區公所
  •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桃園市桃園區縣府路21號
  • 主管機關單位
    文化資產科
  •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3-3322592分機8603
  • 主管機關名稱
    桃園市政府文化局
  • 所屬主管機關
    桃園市政府
  • 室內特徵
    本建物木結構建築之構造方式為標準日式木軸組工法。室內間柱與胴緣間為真壁造,軸組構件外露,真壁油漆面飾。屋架為洋小屋形式,共配置10架洋小屋組屋架。地坪多為高架式木地板,床板施作直接以木釘釘於根太上,各床組間設有繼手相接。室內牆體均為編竹泥牆(木舞下地)之構法。室內天井構造為明架式木構天花。
  • 是否收費
  • 是否開放
  • 評定基準
    具歷史文化價值者/具建築史或技術史之價值者
  • 定著土地範圍(公告地號)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大小段
    地號
    1
    桃園市
    楊梅區
    草湳坡段埔心小段
    10-0587
    2
    桃園市
    楊梅區
    草湳坡段埔心小段
    10-0588
  • 緯度
    24.916289
  • 經度
    121.185418
  • 法令依據
    文化資產保存法第15條暨歷史建築登錄廢止審查及輔助辦法第2、3、4條
  • 歷史沿革資料來源
    桃園市文化資產導覽手冊
  • 指定(登錄)理由
    一、具歷史文化價值:茶葉改良場為台灣重要產業發展之代表,楊梅茶葉改良場為北部茶葉中心之一,該建築為日治時期(約於1903年)成立之原安平鎮製茶試驗場,所留存之原始建築,為當年之丙種官舍,具有見證台灣茶葉史之作用。 二、具建築史或技術史之價值:三戶宿舍具日治時期宿舍(官舍)的代表性,未來茶改場相關設施、茶樹等可以文化景觀之方向思考。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