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社頭枋橋頭七十二庄迓媽祖

在清治康熙年間,中國福建移民大量進入彰化平原開墾,福建漳州蕭姓族人相繼於大武郡溪流河域開墾,大武郡溪的東邊稱為武東保(原舊社地區,今社頭鄉一帶),西邊為武西保(原小紅毛社、大紅毛社,今永靖、埔心一帶),乾隆20年(西元1755年)以前,此地逐漸形成武東、武西保八個庄頭七十二聚落。 乾隆20年(西元1755年),枋橋頭創建「天后宮」,後來在嘉慶3年(西元1798年)改建,道光29年(西元1849年)原地重建,清末年間改廟名為「天門宮」,而如今的「枋橋頭天門宮」為民國52年(西元1963年)時建廟完成。枋橋頭七十二庄是一個超越族群、聚落、地域的聯庄組織,漳州人以天門宮為代表,福佬客以永安宮為代表,透過對媽祖的祭祀,將不同祖籍的人群組織起來。武東、武西保八庄頭七十二庄範圍為今日社頭、永靖、埔心一帶,八個庄同供俸不同名稱的媽祖,其中在社頭靠近八卦山脈供奉武東保大二媽,武東湄洲媽,瑚璉角湄洲媽埔心一帶為武西大二媽,永靖陳厝厝、湳港一帶為武西二媽,埔心太平村一帶為太平角聖三媽,同安同仁四芳湳墘聖三媽、崙仔腳大媽等。 相傳清代枋橋頭「天后宮」,每12年(連續3年)乘坐帆船,前往中國湄洲祖廟天后宮謁祖進香,當時皆於農曆3月初出發,3月23前回鑾,進而慶祝媽祖聖誕,但因海陸交通不便,意外頻生,湄洲天后宮建議枋橋頭天后宮改往「鹿港天后宮」進香,鹿港天后宮也將一尊湄洲媽分靈至枋橋頭,光緒16年(西元1890年),更改廟名為「枋橋頭天門宮」,並約定往後每隔12年前往鹿港天后宮謁祖進香。當代「三月去四月回」(刈香兩個月)最早的紀錄應為日治時期《臺灣日日新報》記載,在民國79年(西元1990年)也為了更好紀錄與排定進香事宜,謁祖進香週期改為民國年尾數0、1、2時連續三年進香,直至如今。

基本資訊

  • 現況地址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地址
    1
    彰化縣
    社頭鄉
    橋頭村媽祖廟街43號
    2
    彰化縣
    永靖鄉
    3
    彰化縣
    田中鎮
    4
    彰化縣
    田尾鄉
    5
    彰化縣
    員林市
    6
    彰化縣
    埔心鄉
    7
    南投縣
    名間鄉
  • 公告
    類別
    公告文號
    公告日期
    備註
    指定/登錄
    府授文演字第103001457A
    2014-03-06 16:32:34.0
  • 級別名稱
    民俗
  • 種類
    種類代碼
    F5


    種類名稱
    儀式、祭典、節慶


  • 儀式祭典
    名稱
    庄頭請媽祖


    舉行日期方式
    每年不同時間舉行,自活動開始後1年3月23日起


    時程
    媽祖聖誕(農曆3月23日)前後


    行事說明
    七十二庄區域內許多未建立地方廟宇或安置媽祖神尊的村庄,每年農曆3月23日媽祖聖誕前後,許多用陣頭到天門宮迎請媽祖回庄祭拜和慶祝。其他時間,七十二庄區域內宮廟也有固定前往枋橋頭天門宮,迎請媽祖回到村庄宮廟慶祝和提供庄民祭拜(與看熱鬧)。


    名稱
    新春聯誼會


    舉行日期方式
    每年不同時間舉行,自活動開始後1年1月15日起


    時程
    元宵節(農曆 1 月 15 日)


    行事說明
    為加強會媽間的互動關係,天門宮設置七十二庄新春聯誼會。採取一年在枋橋頭天門宮,一年所屬會媽宮廟舉辦的方式進行。每年農曆 1 月 15 日前,輪值辦理的宮廟會發出邀請函給各單位,統計出席人數,進行餐桌統計。


    名稱
    鹿港進香


    舉行日期方式
    每年不同時間舉行,自活動開始後起


    行事說明
    相傳清代枋橋頭「天后宮」,每12年(連續3年)乘坐帆船,前往中國湄洲祖廟天后宮謁祖進香。當時皆於農曆3月初起駕出發,於農曆3月23日前回鑾,進而慶祝天上聖母聖誕。有一次因進香團遭遇颱風襲擊後,才改到鹿港天后宮進香。鹿港天后宮也將 1尊來臺湄洲媽神尊,分靈至枋橋頭「天后宮」。光緒16年(西元1890年),枋頭橋天后宮改往鹿港天后宮謁祖進香,並更改廟名為「枋橋頭天門宮」。


    名稱
    下崙天慈宮進香


    舉行日期方式
    每年不同時間舉行,自活動開始後起


    行事說明
    嘉慶3年(西元1798年),下崙庄秀才吳椪,捐款協助興建枋橋頭天后宮(今天門宮前身)。該庄曾發生地方不安寧,天門宮武西二媽出巡,前往大魚塘抓妖怪,解除地漏問題。當地鄉民為謝恩,以後凡是枋橋頭72庄往鹿港進香,回程前往作客必受到熱烈招待。


  • 儀式過程及重要特徵
    赴鹿港天后宮進香當天中午,各會媽及隨香宮廟神尊皆於排定時間地點整隊集合,12時30分由進香團大總理帶領所有工作團隊及各會媽正總理、隨香宮廟正總理、執事人員及佩戴紅菱人員(有功耆老)…等,於枋橋頭天門宮大殿前,焚香祭拜上疏文,舉行起駕典禮。12時45分燃點起馬炮,13時起駕出發。進香神轎及陣頭順著社頭員集路進入員林轉民生路,沿著員鹿路到達鹿港福鹿橋,隊伍整隊步行,由中山路進入鹿港天后宮。預定晚上21時左右神轎參禮完成,22時於天后宮廟前舉行進香聯合祝壽朝聖典禮,第二天農曆四月一日凌晨5時左右誦經團完成誦經,5時15分由大總理擲聖茭,聖茭後即時交香。枋橋頭天門宮七十二庄天上聖母交香儀式極為隆重特殊,交香前需將天后宮的案桌鋪上紅布,再由進香大總理、天門宮主任委員、接頭香的大饒福德宮福德正神正總理,三人身著唐裝禮服跪於案桌前,由大總理捧聖杯執茭,擲有聖茭時,即明示媽祖娘娘應許交香,再由天后宮執事人員用湯匙搖三次天后宮旺爐內的香灰至天門宮旺爐內完成交香,再由天后宮主任委員於天門宮旺爐上點燃三柱禮香,將三柱禮香交給進香大總理,進香大總理再將禮香交給接頭香的大饒福德正神正總理,正總理手持禮香走出大殿將三柱禮香插於等候在大殿前的福德正神香爐內,完成接頭香的儀式。 進香大總理於案桌上將交香後的天門宮旺爐,恭捧安置於香擔內,香擔外貼上符印封條,交香儀式順利完成,進香隊伍依序回鑾,至秀水鄉下崙天慈宮用早餐,餐後各媽會分路回各自轄區繞境後回宮安座。香擔由香擔組人員護送至天門宮內殿安置,兩天一夜的鹿港天后宮謁祖進香暫時告一段落。 待農曆四月十二日,進香大總理、天門宮管理委員會及各會媽正總理、執事人員於卯時(約5時15分)集合於天門宮大殿共同開旺爐,各會媽宮廟分回旺爐內的香灰回廟安放在主爐內,庇佑國泰民安闔家安康。枋橋頭天門宮七十二庄往鹿港天后宮謁祖進香活動於農曆四月十二日開啟旺爐後即順利圓滿結束。
  • 所屬族群
    類別名稱
    漢民族


    其他備註
    漳州人、福佬客


  • 民俗-特色
    標題
    報馬仔


    特色說明
    鹿港天后宮人員支援報馬仔任務,報馬仔的造形頭戴圓帽,臉戴無鏡門眼鏡,貼紅鼻、八字長鬚,穿紅背心,左手擲鑼、右手擲槌。褲管左高右低,右腳赤足、左腳穿草鞋。背掛一把傘、一支豬腳。為神轎前端敲鑼的先鋒官,具有提醒沿途居民出來迎接,協助維持秩序的任務。


    標題
    火燒庄福德宮武館


    特色說明
    火燒庄福德宮設有武館春盛堂,因曾保護枋橋頭天門宮前往鹿港天后宮謁祖進香平安歸來,長期以來成為進香團重要的伙伴。72 庄進香前,火燒庄春盛堂張樹得館長先召集大饒里內約 20-30 名子弟,在張氏家廟前練習獅陣、招式,經過短時間集訓後恢復技術,再參加進香活動。


  •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彰化縣彰化市平和七街66號
  • 主管機關單位
    彰化縣文化局
  •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4-7510709
  • 主管機關名稱
    彰化縣政府
  • 所屬主管機關
    彰化縣政府
  • 評定基準
    傳統性:具有古昔生活傳承,風俗形成與發展者/地方性:民俗其形成與發展具地方特色,或與其他地區有顯著差異者/歷史性:由歷史事件形成,具有紀念性意義者/文化性:具有特殊生活文化價值者/典範性:民俗活動具有示範作用,可顯示其特色者
  • 法令依據
    <<文化資產保存法>>第59條第1項及<<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1項第2款第1目至第5目及第6條
  • 保存者/保存團體
    社頭枋橋頭天門宮管理委員會
  • 指定(登錄)理由
    1.因聯庄組織所形成之民俗活動,延續傳統割香儀式與繞境傳統,具傳統性。 2.社頭枋橋頭七十二庄迓媽祖,關係地方七十二庄聯盟組織,且顯現漳、泉、客族群之團結精神,七十二庄聯合到鹿港割香後各自回庄遶境,是社頭地區最重要之民俗活動具地方性。 3.早期彰化地區因漳、泉、客等族群械鬥,客家人與漳州人聯合籌組七十二庄,由八個大角頭各雕刻一尊媽祖,供奉於社頭鄉枋橋頭天門宮形成七十二庄會媽共同迎媽祖具歷史性。 4.七十二聯庄之共同信仰,具特殊生活文化價值。 4.社頭枋橋頭七十二庄迓媽祖,由社頭鄉枋橋頭【天門宮】召集,各角頭會媽自動參與,各會媽配合天門宮自行管理整隊,發揮團結自主優良精神典範。
  • 代表圖像來源
    《社頭枋橋頭七十二庄迓媽祖民俗活動調查案》執行成果,彰化縣文化局提供
  • 陣頭
    陣名
    枋橋頭天門宮誦經團


    介紹
    枋橋頭天門宮誦經團為枋橋頭天門宮歷史最久,保留最傳統的組織,今分舊團和新團(也稱「老班」和「新班」),新、舊團員有部分重疊。枋橋頭天門宮誦經團每月固定時間,分由老班、新班或輪流、聯合誦經。尤其 72 庄聯合進香,在該宮舉行聯合祭典中,由經師帶領宮誦經團誦讀經文,再完成接玉旨儀式。鹿港天后宮殿內,祭祀典禮儀式中誦經團擔當重要任務,交香當日早上誦經團先進行誦經,再進行交香儀式。


    陣名
    獻貢禮生


    介紹
    約民國80年代(西元1990 年代)成立,主要因應72庄前往鹿港刈香,協助儀式進行而組成,團員屬於志願性質。獻貢禮生在進香刈火、春節聯誼會和其他重要祭祀典禮中,也擔任協助祭祀者敬獻香、花、果、壽金和禮品等。


    陣名
    進香任務組織


    介紹
    1.香條組:天門宮選定前往鹿港進香,在置天台後1天,前往各個道路張貼香條。 2.拜訪宮廟:天門宮決定前往鹿港後,由主任委員、榮譽主任委員、常務監察委員組成團體,拜訪進香經過的宮廟,協調參拜和隊伍行進等相關事誼。 3.領隊車、彩排車和宣導車72庄聯合進香時,擔任領導整個隊伍的「領隊車」角色。 4.頭旗和大鼓陣:頭旗非「陣頭」,但在出巡中具有相當神聖性的象徵,負責向行經的寺廟致敬,或向出迎的寺廟陣頭答禮。 5.發符組:進香和回鑾遶境時,發符組沿路發給百姓平安符,交換香、花、麵等物品。 6.香擔組:進香時成立香擔組,輪流扛行香擔。 7.其它人員:天門宮大燈(大龍燈),由宮內挑選身強力壯者擔任。


    陣名
    火燒庄福德宮武館


    介紹
    今員林市火燒庄福德宮因設有武館,曾保護枋橋頭天門宮前往鹿港天后宮謁祖進香平安歸來,長期以來成為進香團重要的伙伴。相傳有一次(約清代)72庄前往鹿港進香,因在鹿港遇事不能準時返回天門宮,經人傳話給火燒庄武館前往接香,才平安返回社頭。


    陣名
    報馬仔


    介紹
    在臺灣媽祖信仰中,「報馬仔」為神轎前端敲鑼的先鋒官,具有提醒沿途居民出來迎接,協助維持秩序的任務。枋橋頭天門宮72庄進香,例由鹿港天后宮派員支援報馬仔任務,天門宮也調派車輛協助載運路程。


    陣名
    繡旗隊、大旗隊和36執事


    介紹
    天門枋橋頭繡旗隊由12人組成,旗上繡有龍形圖案。大旗隊由100名成人執旗,旗上繡有「天門枋橋頭天門宮」字樣。天門宮執事牌有36付,進香時走在神轎前担任重要任務。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