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林家遷臺始祖,名文敏,中國福建省泉州府安溪縣隴邊鄉長泰里人,世代經商。林文敏幼年時,其父因經商失敗,積勞成疾,不久於人世,母亦因貧病交迫,相繼去世。在幼年失怙,生活無所恃之下,尚在髻齡的林文敏以一根扁擔謀生,早出晚歸當苦力挑夫。 嘉慶4年﹙西元1799年﹚,得姑母資助,帶著一根扁擔、100枚銅錢及一竹筒鹹漬瓜搭船至臺南。林文敏來臺後仍以挑夫為業,來往於府城與麻豆之間,後來覺得麻豆是個適合發展的好地方,便在此住下,在「草店尾」(今麻豆區中興里、興農里)繼續以挑夫為業。由於其表現優異,人人爭相委託他挑貨,而麻豆港商人郭君璋對他也頗為賞識,遂將其妹郭罔市許配給他。 結婚之後,由於勤於工作與縮衣節食而稍有積蓄,於是林文敏改經營雜貨店,而後又經營販賣黑砂糖並開設小型釀酒廠,時人稱其為「釀酒敏」。生意興隆之後,林文敏又於臺灣府城開設商號「林裕發行」,經營與中國福建省之間的黑砂糖貿易,其財富遂日益增加,成為一方的大地主。林文敏逝世後,林家各房仍在其妻郭氏領導下繼續發展,然郭氏逝世後,林家各房便分家,成立祭祀公業祭祀開臺祖林文敏,麻豆林家亦成為清代臺灣三大林家(霧峰、板橋、麻豆)之一。 後麻豆林家五房林朝邦系統於光緒元年(西元1875年)興建本古厝,民國77年(西元1988年)間,麻豆林家第五房古厝計畫拆除改建大樓,古厝古物亦擬售予古物商;後在李重耀建築師事務所與臺灣民俗村施金山董事長的努力之下,成功向林家後代屋主林永裕爭取到贈與臺灣民俗村以將古宅移築重建的契機,經過繁瑣而艱辛的解體與重建工程後,順利在花壇臺灣民俗村重組,亦成為民俗村內最重要的代表性建築之一。本案於民國102年(西元2013年)被登錄為歷史建築。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