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烈美堂

「烈美堂」為紀念西屯廖家「大魚池」派開臺祖廖烈美之公廳祖厝,民國77 年(1988)改建落成為之二層RC 結構建築,兩旁之橫屋亦已改建,門口原有之「大魚池」則於民國85 年(1996)經政府徵收改作西平公園。 相傳市定古蹟南屯萬和宮之老二媽,即為「烈美堂」之廖姓閨女所附靈,於清道光及光緒年間陸續成立單慶季與合盛季等神明會,負責「老二媽西屯省親遶境」之相關活動並延續至今,老二媽會在烈美堂駐蹕停留,族人亦尊稱為「姑婆祖」;民國107年(2018)市府正式將此活動登錄為民俗類文化資產。 民國101年(2012)臺中市政府以烈美堂與老二媽回西屯之信仰關係密切,建築軸線、圍屋與化胎等建築形制具歷史文化意義,且建築代表本市早期移民歷史,周邊之建築形式及空間群落與地方息息相關,公告登錄為歷史建築。

基本資訊

  • 現況地址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地址
    1
    臺中市
    西屯區
    烈美街62巷19號
  • 公告
    類別
    公告文號
    公告日期
    備註
    指定/登錄
    府授文資字第1010206669號
    2012-11-19 00:00:00.0
  • 種類
    種類代碼
    A1


    種類名稱
    祠堂


  • 外觀特徵
    開臺祖廖烈美屬於「詔安客」,烈美堂原來應該為客家民居建築中之圍龍屋類型,即呈馬蹄形平面,前半部為堂屋(正廳)與三至四道橫屋(護龍),後面以半圓形屋舍(圍屋)環抱。 改建前堂屋(正廳)基礎為卵石砌,牆身以土埆造表面白灰粉刷,並開八卦窗,屋面作馬背屋脊;圍牆部份則全為磚造。 民國77 年(1988)烈美堂改建後,屋面改作北式仿歇山頂,鋪設琉璃瓦,其內部結構為鋼筋混凝土梁柱系統,牆面為水泥粉刷表面油漆,牆身部份,主要以貼覆二丁掛磁磚與斬假石裝修,整體略帶粗獷感。
  • 所有權屬
    身分
    名稱
    土地所有人
    祭OOOOOOOOOOO
  •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403420 臺中市西區市府路41巷19號
  • 主管機關單位
    臺中市文化資產處
  •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4-22290280
  • 主管機關名稱
    台中市政府文化局
  • 所屬主管機關
    臺中市政府
  • 室內特徵
    烈美堂之一樓門額為「清河堂」,為其「生廖死張」系統之張姓堂號,二樓門額「烈美堂」則為此大魚池派之堂號。一樓堂前設有「亭仔腳」,兩側則有樓梯通往二樓;室內平時作為多功能活動會議室, 二樓為主要祭祀空間,中央神龕供奉大魚池派歷代列祖列宗,左側則奉祀「開臺灣國姓公」鄭成功與中壇元帥,右側崇祀福德正神。兩側牆上分別懸掛大魚池開基祖廖烈美之畫像、祖瑩照片與民國 77 年(1988)所刻之「烈美公祠沿革詳誌」暨第一、二屆管理委員名錄。陽台入口處懸吊一支燈樑,吊掛宮燈、天公爐等,保存客家傳統特色。
  • 是否收費
  • 是否開放
  • 評定基準
    具歷史文化價值者/其他具歷史建築價值者
  • 定著土地範圍(公告地號)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大小段
    地號
    1
    臺中市
    西屯區
    西屯段
    1917
    2
    臺中市
    西屯區
    西屯段
    1917-17
    3
    臺中市
    西屯區
    西屯段
    1917-18
  • 緯度
    24.178585
  • 經度
    120.642658
  • 法令依據
    <<歷史建築登錄廢止審查及輔助辦法>>第2條第1項第1、4款
  • 指定(登錄)理由
    1.烈美堂與老二媽回西屯之信仰關係密切,具歷史文化價值。 2.建築軸線、圍屋及化胎等建築形制仍具歷史文化意義。 3.其建物代表本市早期的移民歷史,周邊之建築形式為完整之空間群落關係與地方息息相關。 4.具重要歷史文化或人物之關係。 5.具稀少性,不易再現。
  • 開放時間
    採預約制,如需參觀請洽詢廖先生04-27029269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