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元人臨漢晉各帖冊

由宋入元,中國書法的發展從追求新意回歸復古,這組冊頁滙集彼時臨古之作,有趙孟頫(1254-1322)、鮮于樞(1246-1302)、俞和(1307-1382)諸人款印,再現漢晉以來古雅的書風。所臨書作依序為東晉王羲之〈裹鮓帖〉、〈採菊帖〉、〈太常帖〉,以及東晉王獻之〈鵝羣帖〉、王羲之〈知問〉、〈大都〉兩帖、東漢張芝〈八月帖〉。

基本資訊

  • 現況地址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地址
    1
    臺北市
    士林區
    至善路二段221號
  • 數量
    7
  • 公告
    類別
    公告文號
    公告日期
    備註
    指定/登錄
    文資局物字第10120134511號
    2012-10-29 00:00:00.0
  •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種類
    種類代碼
    G1


    種類名稱
    藝術作品


  • 年代
  • 材質
    紙本
  • 尺寸
    各幅尺寸不同,全幅 44.2 x 59.4(公分)
  • 保存環境
    庫房或展覽空間
  •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台中市南區復興路三段362號
  • 主管機關單位
    文化資產局
  •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4-22177777
  • 主管機關名稱
    文化部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評定基準
    具有重要之時代特色、技術及流派/品質精良且數量稀少
  • 保管單位
    保管單位名稱
    國立故宮博物院


  • 古物所在地
    所在地名稱
    國立故宮博物院


    保存空間地址
    臺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保存空間屬性
    博物館、圖書館


    保存空間文資身分
    歷史建築


  • 法令依據
    〈古物分級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3條第1項第3、5款。
  • 古物出處/出處或來源
    既存(繼承)
  • 指定(登錄)理由
    由宋入元,中國書法的發展從追求新意回歸復古,這組冊頁滙集彼時臨古之作,有趙孟頫(1254-1322)、鮮于樞(1246-1302)、俞和(1307-1382)諸人款印,再現漢晉以來古雅的書風。所臨書作依序為東晉王羲之〈裹鮓帖〉、〈採菊帖〉、〈太常帖〉,以及東晉王獻之〈鵝羣帖〉、王羲之〈知問〉、〈大都〉兩帖、東漢張芝〈八月帖〉。 東漢張芝、東晉二王的墨蹟今日已然無存,後人精心揣摩的臨寫本,尚可傳緒前賢典型,彌補缺憾,這組冊頁值得珍重。此外這組冊頁反映草書傳統的建立,從張芝到二王,世代相續,非一朝一夕之功。
  • 代表圖像來源
    國立故宮博物院
  • 典藏或財產編號
    故書000260
  • 保存現狀
    完整良好。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