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古坑東和陳宅

古坑東和陳宅興建於日治大正7年(1918),據傳陳宅先祖賣了八甲的田地,聘請唐山師傅來興建,此一說法比對現存建物,反映出陳宅先祖經過數代的開墾於日治時期社會地位與經濟能力達到巔峰,足以興建一座供族人安身立命的合院建築,見證了詔安客蓽路藍縷、以啟山林的遷徙與開墾成果。期間一直係為陳家居住之民宅,直至二戰後(1945)至民國79年(1990)年間,陳家後代陸續遷出,現僅有陳賢走二房後代居住在右側之另一合院,其正合院目前已無人居住,而左護龍也因損毀僅剩正面一堵牆體,另正身左側也有不小的損毀傷害。

基本資訊

  • 現況地址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地址
    1
    雲林縣
    古坑鄉
    東和村文化路115-1號
  • 公告
    類別
    公告文號
    公告日期
    備註
    指定/登錄
    府文資字第1017402321B號
    2012-10-24 00:00:00.0
    變更/修正
    府文資二字第1123805892B號
    2023-02-03 18:38:33.4
  • 種類
    種類代碼
    A3


    種類名稱
    宅第


  • 現狀
    已完成修復工程,現況良好
  • 外觀特徵
    正身平面共計五開間,前後作有簷廊(步口);屋前的步口是以落柱(出步起)形成,屋後則是斗拱出挑(出屐)。 臺基表層以洗石子作出祥獅戲球、捲草紋共四幅裝飾圖案。 屋架採取穿鬪式,以柱子支撐起檁條(楹仔),而步口的屋架則為了美觀與表現身份地位,在通樑上施作兩只瓜桶(形如南瓜的斗拱)作出疊斗式屋架。 兩側山牆與前檐牆臺度皆為清水磚砌;後檐牆為卵石疊出牆基,再以土埆磚砌起牆體,表層塗抹白灰;前檐牆與室內牆面的牆體則為編竹夾泥牆。 開口部作法上,正門與步口彎光門的門扇為雙開板門,室內為單開板門,前檐牆的窗格採用西洋欄杆形式,而後檐牆的窗格則為簡易的格子窗。 屋頂為硬山擱檁式,正身步口為區別與正身空間上的不同,而在雙坡屋面下另作成捲棚頂,至於屋面的材料則使用板瓦,屋脊的形式為大脊,屋脊分為數個堵仁,堵仁內分別以鏤空花磚砌造、施作陶片剪黏、黏貼彩磁。
  • 使用情形
    已完成修復工程,由雲林縣政府招租使用
  • 所有權屬
    身分
    名稱
    土地所有人
    陳OO
    土地所有人
    陳OO
    土地所有人
    陳OO
  •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雲林縣斗六市大學路三段310號
  • 主管機關單位
    文化觀光處
  •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5-5523218
  • 主管機關名稱
    雲林縣政府
  • 所屬主管機關
    雲林縣政府
  • 是否收費
  • 是否開放
  • 評定基準
    具歷史文化價值者/表現地域風貌或民間藝術特色者/具建築史或技術史之價值者/其他具歷史建築價值者
  • 定著土地範圍(公告地號)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大小段
    地號
    1
    雲林縣
    古坑鄉
    東陽段
    1641
    2
    雲林縣
    古坑鄉
    東陽段
    1683
    3
    雲林縣
    古坑鄉
    東陽段
    1684
    4
    雲林縣
    古坑鄉
    東陽段
    1685
    5
    雲林縣
    古坑鄉
    東陽段
    1686
  • 緯度
    23.683813
  • 經度
    120.568189
  • 法令依據
    符合文化資產保存法第15條暨歷史建築登錄廢止審查及輔助辦法第2條第1、2、3、4項登錄評定基準。
  • 歷史沿革資料來源
    《詔安客家「古坑東和陳宅」調查研究暨規劃設計案》
  • 指定(登錄)理由
    (一)立面的比例端莊簡樸,且彩繪磁磚也頗具年代之代表性,建築本體構造與裝修均深具保存價值。 (二)為日治時期保有深具保存價值之宅第。 (三)本建築係古坑鄉東和村最具規模的宅第,與鄰近社區結合,結合文化觀光的潛力。
  • 開放時間
    開放參觀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