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北港集雅軒

北港集雅軒
禁止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集雅軒乃北管支系,集雅軒最早由地方人士蔡及,陳真,吳石等十二人参加笨港媽祖遶境活動而發起組成。在咸豐年間正式開館,集雅軒是由更早期北管子弟戲團「和樂軒」分出的團體,是笨港頗有名氣的北管子弟戲團。集雅軒經由最初牌場、出陣,吸收的會員日漸增加,財源穩定後聘請老師教戲。日治時期打下演戲的基礎,大正12年左右,更是興盛一時。 早期子弟戲並無會館,行頭放置朝天宮。集雅軒分配在觀音殿,戲服則在開山廳,其戲服、彩牌、托燈、骨架等文物,皆精心製作之佳品。至於演練、套戲需另覓場地。在歷經無數先賢出錢出力、辛苦耕耘後,在經濟許可之下,終於在民國37年(1948年)於現址買了傳統二落木造民宅,祖師爺西秦王爺才有落腳處與練習場所,並得以保存戲服、綵牌、拖燈、鼓架、上百年純手工刺繡大旗、戲曲曲譜等文物。 集雅軒會館本來面臨蕃簽市古街,但博愛路拓寬拆去其中一落,目前以第一落背面作為門面。入口開放三門,前段作為練習場所,館內入門樑柱有當地畫師精心彩繪的八仙圖,神龕後面有歷史悠久的手繪麒麟圖,後屏設龕供奉祖師爺西秦王爺-唐明皇,為少數的泥塑雕像,已有150年歷史。館內地板為清領時期磚塊,因燒製過程中因比熱影響,產生出手印,又稱手印磚,在左邊則奉祀先輩神主牌位,館內珍藏文化樂器眾多,存有一上百年純手工刺繡大旗及多本戲曲曲譜,其「集賢妙舞」之受贈匾額為當時民國43年受邀士林官邸慶祝蔣中正總統華誕,由士林集英社所贈送,特顯珍貴。 二戰後,集雅軒以深厚的民眾基礎再度招募新會員,民國40年,可說達到全盛時期。包含站山(出錢的地方人士)、藝員(前後台演出者)共有一百六十人之多。媽祖轎班會、舖戶做平安戲、迎媽祖熱鬧陣等,都被邀請出陣或上棚,尤其是每年農曆3月19日,動用最多人力、物力及龐大陣容隨媽祖的神轎出巡。在最興盛的時期,人手可分雙陣,一陣參加遶境,一陣演戲。學戲的人多到可以出雙棚戲,雙棚演員同時在加大的戲台上演戲,且戲碼有鳳鶴樓、忠義節等大戲。一棚演員就需二、三十人,其盛況可知。民國四十六年,曾被邀請到士林參加蔣中正總統六十八歲生日盛會,是集雅軒重要的歷史紀錄。

下載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OGDL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國家文化資產網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空間、地域與遷徙
建檔單位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現況地址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地址
1
雲林縣
北港鎮
博愛路62號
公告
類別
公告文號
公告日期
備註
指定/登錄
府文資字第1017402328B號
2012-10-19 10:53:40.0
變更/修正
府文資字第1017403015B號
2012-11-07 16:36:05.391
變更古蹟定著土地地號
級別名稱
縣(市)定古蹟
種類
種類代碼
A3


種類名稱
宅第


現狀
已完成修復工程,保存尚為良好
外觀特徵
清代街屋型式
使用情形
集雅軒會館使用
所有權屬
身分
名稱
土地所有人
石OOO
土地所有人
李OO
土地所有人
陳OO
土地所有人
蔡OO
土地所有人
陳OO
土地所有人
曾OO
土地所有人
陳OO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雲林縣斗六市大學路三段310號
主管機關單位
文化觀光處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5-5523218
主管機關名稱
雲林縣政府
所屬主管機關
雲林縣政府
室內特徵
館內入門樑柱有當地畫師精心彩繪的八仙圖,神龕後面有歷史悠久的手繪麒麟圖,神像西秦王爺為少數的泥塑雕像已有150年歷史,館內地板為清朝時期磚塊,因燒至過程中因比熱影響,產生出手印,又稱手印磚, 館內珍藏文化樂器眾多,存有一上百年純手工刺繡之大旗子,及清朝時期鼓架,受贈匾額中的「集賢妙舞」為當時民國43年受邀士林官邸慶祝總統華誕,由士林集英社贈送。
評定基準
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重要歷史事件或人物之關係/各時代表現地方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具建築史上之意義,有再利用之價值及潛力者/具其他古蹟價值者
定著土地範圍(公告地號)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大小段
地號
1
雲林縣
北港鎮
廟西段
110
緯度
23.56749
經度
120.303559
法令依據
具備文化資產保存法第14條,暨古蹟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1、2、3、4、5、6項之基準。
影音多媒體圖片
檔案網址


拍攝者
雲林小分區


多媒體名稱
北港集雅軒


拍攝時間
2021/09/09


檔案網址


拍攝者
雲林小分區


多媒體名稱
北港集雅軒


拍攝時間
2021/09/09


檔案網址


拍攝者
雲林小分區


多媒體名稱
北港集雅軒


拍攝時間
2021/09/09


檔案網址


拍攝者
雲林小分區


多媒體名稱
北港集雅軒


拍攝時間
2021/09/09


指定(登錄)理由
(一)為清領時期木造街屋,構造、細部頗具特色。 (二)為北港傳統北管集雅軒之會館,與北港之民藝活動關係密切;連街北港地區重要無形文化資產;重要民間藝術宗教信仰。 (三)再利用之典型成功案例。

關鍵詞

回到最上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