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加蚋埔平埔夜祭

1.舉辦日期與週期 「加蚋埔平埔夜祭」於每年農曆11月15日舉行。加蚋埔馬卡道族人除了固定的年度夜祭之外,尚有祈雨祭、開水向、走鏢及走孝等不定期舉行的各種民俗活動。 2.起源 昔日加蚋埔族人每遇乾旱時,即由部落頭人召集長老和尪姨會商準備前往水源祈雨。祈雨時所有參與的族人都必須唱祈雨歌,因此須於一個月前開始練唱。祈雨地點大都在口社溪上游舉行,其中曾有一次移往沙漠村「海神宮」舉行,甚至也有遠到旗山地區「姜仔寮」祈雨的說法。 從生活和信仰上得知,馬卡道族人深信宇宙虛空中,存在著各種善靈和惡靈。農作物的豐收、家人的平安,是全體族人的願望。藉由夜祭的舉行,一方面緬懷祖先;另一方面經由祖靈的護佑獲得部落的平安與祥和。 3.相關傳說(無)

基本資訊

  • 現況地址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地址
    1
    屏東縣
    泰山村產業路2之15號
  • 公告
    類別
    公告文號
    公告日期
    備註
    指定/登錄
    屏府文推字第1010114752號
    2012-04-26 16:52:31.0
  • 級別名稱
    民俗
  • 種類
    種類代碼
    F5


    種類名稱
    儀式、祭典、節慶


  • 儀式過程及重要特徵
    1.儀式過程1或第一天(如何籌備與籌備所使用的器物或材料、儀式過程、儀式特色) 「加蚋埔平埔夜祭」於每年農曆11月15日舉行。儀式過程如下: 「請祖靈」:尪姨帶領當年頭家爐主及信眾至祭典場所公廨金爐旁,面朝東方,呼請阿姆祖等眾神入座參加祭典,期望阿姆祖降臨享祭外,祈求賜福及保佑族人平安。 「敬祖先桌」:席位設在公廨左側,圓桌放置祭品。祭典開始尪姨會率頭家爐主及信眾,於夜祭前呼請祖先降臨享祭。 「狗靈祭」:為感恩狗靈生前盡忠護主,在公廨祭典時會一起祭狗靈,祭品為烤熟的地瓜,置於祖先桌下方,祭典簡單隆重。 「土牛祭」:在加蚋埔馬卡道族人以狩獵遊耕為主,耕作以黃牛獸力為主。黃牛在當地被稱為赤牛,馬卡道族人為感念赤牛的付出,在其死後,會將牛靈安奉於公廨左側莿桐樹下,夜祭時也會一併祭祀。土牛祭祭品為牧草或甘蔗葉,由尪姨手取一束牧草,族人在側,一同吟唱趕牛調撫慰牛靈。 「開曲向」:尪姨在禮儀區內,以裝有水酒的小缸,將破布子枝葉、榕樹枝葉及艾草束綁成一把,然後醮水酒將趒戲牽曲的禮儀區灑淨。是趒戲前的儀式,開曲向完成之後就開始唱歌趒戲牽曲。 「趒戲」:由當地國小學童擔任演出,是為了鼓勵文化傳承之用特別安排演出。「趒戲」在舞動身體之外,還要自己唱歌。「趒」的身體擺動較細膩,且帶有頻率高亢奮的情緒,即是含有神明附身的感覺。 「點獻豬羊」:早期獻豬羊,是由尪姨以竹節削尖為刀,當場刺殺活體,以血祭獻禮。後來因人道立場改為屠體獻祭,在禮儀區擺放屠體在圓桌盤上,方便旋轉。點獻豬羊是由尪姨手持竹節刀,由豬或羊屠體的頭部、背脊部、尾部、四肢,依序點觸,象徵性地殺豬與清潔屠體,亦代表請祖靈接受的意思。 「開水向」:公廨神桌左、右方各有一個大向缸,向缸內先裝水,再以茅草與蘆葦葉打叉結,象徵「禁向」中。進行開水向時,先由左邊向缸開始,尪姨口唸開向咒,並用檳榔、清酒祭拜向缸。念咒後將茅草與蘆葦葉打叉結部分打開,即象徵「開水向」,也稱作「開向」。開向之後就變成平安水,信眾飲用後可保平安。 「敬天公」:為加蚋埔夜祭中的漢化習俗,禮生模仿漢人作秋福還神敬天公一樣念誦請神。請的神包括天公玉皇大帝到儒釋道等天地間上中下三界眾神。惟不同之處,乃是加蚋埔夜祭敬天公的祭品是擺放在地上,而漢人是將祭品擺置於神桌上下界中的上界高層。 「擲筊(第一次)」:請問天公等上中下界眾神明是否滿意,如果滿意就以「聖杯」(一正一反)顯示。 「轉豬羊」:將地上的獻豬羊等牲禮,原先其頭部是朝外的位置方向,以180度轉向內朝公廨阿姆祖,其他供品則擺放於豬羊後面。 「敬阿姆祖」:進行完轉豬羊儀式之後,尪姨及信眾族人面向公廨廟朝阿姆祖,稟明敬備豬羊祭品恭請享祭,隨後信眾上香。 「擲筊(第二次)」:十餘分鐘之後,尪姨及長老率領信眾,由爐主或長老持筊請示阿姆祖是否滿意今晚的獻祭,如若滿意,就以聖杯顯示。 「敬祖趒戲」:經過前面一連串的祭典儀式後,時間已近半夜子時,尪姨率領所有會唱牽曲的族人,於公廨前刺桐樹下手牽手圍成圓圈,在尪姨帶領之下起頭吟唱傳統祭祖曲調。現今約有五、六首流傳祭祖曲調,由族人輪唱與合唱,直至接近半夜凌晨才結束。次日上午亦有趒戲,男女皆可參加,中午則有敬老午宴及做給神明看的布偶香戲。
  • 所屬族群
    類別名稱
    原住民


  •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屏東縣屏東市瑞中街15號
  • 主管機關單位
    屏東縣文化資產保護所
  •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8-7227001#23
  • 主管機關名稱
    屏東縣政府
  • 所屬主管機關
    屏東縣政府
  • 評定基準
    傳統性:具有古昔生活傳承,風俗形成與發展者/地方性:民俗其形成與發展具地方特色,或與其他地區有顯著差異者/文化性:具有特殊生活文化價值者/典範性:民俗活動具有示範作用,可顯示其特色者
  • 法令依據
    文化資產保存法第59條暨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4、6條。
  • 保存者/保存團體
    加蚋埔公廨管理委員會
  • 指定(登錄)理由
    1.為屏東地區最具族群特色之祭典與信仰。 2.為屏東地區馬卡道平埔文化之一。 3.具歷史性、文化傳承之意義。
  • 代表圖像來源
    屏東縣文化資產保護所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