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后湖卯年海醮

后湖聚落位於金城鎮東南方,鄰於泗湖聚落與昔果山聚落,屬金門縣金寧鄉管轄,為一血緣聚落,即整體后湖聚落以許姓為主要姓氏,根據《金門縣志》記載:「今浯之許姓,係宋末自丹詔(今詔安)遷來,故名初居之村曰丹詔,後分數系(金門縣志,1992:381)。」 整體后湖聚落的信仰中心為昭應廟,廟宇明確創建年代己不可考,但透過廟內匾額推測,創建年代約於清初,宮廟並於民國65年(1976)進行重修(金門縣志,1992:494);廟宇中主祀神明為六姓王府、池府王爺、朱府王爺,另有陪祀神明為關聖帝君、廣澤尊王、蘇府王爺、中壇元師等;原每年六姓府王爺、池府王爺、朱府王爺之誕辰皆舉行建醮儀式,但因考量居民之經濟清況,現己修改為一年只建醮一次,且由三位王爺輪流;另有每十二年一次,逢兔年舉行之海醮。 海醮之源起為民國3年(1914)冬季十二月三日的清晨時刻,后湖村民許侯閃、許嘉灘、許嘉牛、陳壽、許嘉走、楊光脫、楊光松、許溪江、許嘉抹等九人出海捕魚,原本風平浪靜的海面突然捲起狂風巨浪,招致九人中有三人溺斃,僅三人脫險上岸。而後后湖昭應廟神明起乩指示歷年來海上之孤魂錢來討食,乩身並赴海灘與水府議論後,約定孤魂及水族不得侵擾后湖海域作業之漁民,並約定每逢十二年的卯年(兔年)舉行海醮以答謝眾神明護佑海域平安順遂,並透過供品祭祀與普渡答謝海域之水族及孤魂。 海醮之進行內容較為複雜約可概略區分為道教與佛教,道教部分由道士主持以進行醮儀、普渡等部分,佛教部分由佛院住持主持以進行超薦法會為主,不論道教與佛教進行內容上皆是以超渡、渡化海域之孤魂滯魄為主要目的,此與一般宮廟神明聖誕時所進行之儀式與科儀有本質上之差異;而海醮進行前並會迎請後浦浯島城隍廟城隍爺、靈濟古寺(觀音亭)觀世音菩薩及庵前孚濟廟聖侯恩主前來后湖為海醮醮儀之進行主壇與鑑醮;儀式最後焚化大量庫錢,並將庫灰打包成箱擲入海中請水府扶桑大帝予以轉交海上遇難之先祖。整體海醮之進行雖為以道佛內容為主,實則為「孝」之彰顯,另為居民於居處空間達到和諧之意義。 (資料來源:金門縣無形文化資產保存維護計畫研擬)

基本資訊

  • 現況地址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地址
    1
    金門縣
    金寧鄉
    金門縣南海岸的后湖
  • 公告
    類別
    公告文號
    公告日期
    備註
    指定/登錄
    府文資字第 1000092059號
    2011-12-15 16:43:58.0
  • 級別名稱
    民俗
  • 種類
    種類代碼
    F5


    種類名稱
    儀式、祭典、節慶


  • 儀式過程及重要特徵
    「醮」的原義是指「祭神」的意思,後來人們把僧人、道士搭壇獻祭都統稱為醮。「作醮」是中國民間信仰中,十分重要而且也是規模最大的一種宗教祭祀活動,尤其是金門島,一年四季都可以見到各種規模不一,意義和名稱也不同的醮典活動,充分說明了作醮在民間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祭祀活動。 簡單的說,作醮乃是民間信仰裡頭最重要的祭祀儀式,它主要的目的是在祈求國泰民安、風調雨順、民生樂利與人丁興旺等。 「醮」的種類也很多,一般民間所做的醮有祈安醮、慶成醮、王醮、神明誕醮、水醮、火醮、中元醮、收醮、開光醮、海醮、漁醮等等,而醮期也因建醮天數的不同而分成一朝醮、二朝醮、三朝醮、五朝醮、七朝醮等,據說醮期最長的有高達四十九天的四十九朝醮。 建醮法事開始,要進行很多的科儀,包括啟請神明,唸誦種種經讖,請神明來鑑醮、安斗燈、獻供品等等,內容多樣而繁複,這些都是道士團的主要工作,而且也是他們的專門技術,一般執事人員,只是跟隨著持香叩拜而已。家家戶戶準備的祭品都要送到醮場前擺在牲禮架上,有殺豬宰羊的人家,豬羊則放在豬羊架上,然後一起點香祭拜神明鬼魂,一直要到午夜子時才結束。 這項海醮既是「作醮」,實際也包含有「為海難孤魂普渡」的性質,桌上祭拜的物品包羅萬象,牲醴果品、罐頭米粉、粿、米等等不一而定,更有「看桌」、「看碗」,「看牲」等等。所謂的「看桌」、「看碗」就是指純粹做為觀賞用的牲醴,「看桌」及「看碗」的內容也包羅萬象。 (資料來源:金門縣民俗及有關文物普查表)
  • 所屬族群
    類別名稱
    漢民族


  •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金門縣金城鎮環島北路一段66號
  • 主管機關單位
    文化資產科
  •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82-325643#805
  • 主管機關名稱
    金門縣文化局
  • 所屬主管機關
    金門縣政府
  • 主辦單位-聯絡人
    許先生
  • 主辦單位-聯絡電話
    082-373924
  • 主辦單位-名稱
    社團法人金門縣金寧鄉后湖社區發展協會
  • 評定基準
    傳統性:具有古昔生活傳承,風俗形成與發展者/地方性:民俗其形成與發展具地方特色,或與其他地區有顯著差異者/歷史性:由歷史事件形成,具有紀念性意義者/文化性:具有特殊生活文化價值者/典範性:民俗活動具有示範作用,可顯示其特色者
  • 法令依據
    1.文化資產保存法第59條、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6條。 2.「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規定審查登錄為本縣民俗。
  • 保存者/保存團體
    社團法人金門縣金寧鄉后湖社區發展協會
  • 指定(登錄)理由
    1.金門縣規模最大海醮儀典,且為后湖重要民俗活動。 2.活動具有消災解厄,祈福安民的良善風俗,淵遠流長的地方特色,影響民眾生活。 3.活動富地方性,具有保存、推廣傳統民俗文化之功能。 4.具傳統性、地方性、歷史性、文化性、典範性等登錄基準。
  • 代表圖像來源
    林建育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