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丁惟汾墓

丁惟汾先生,字鼎丞,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生於山東日照,為中華民國開國元勳,追隨孫中山先生參與創始同盟會,任山東同盟會主盟人,策動辛亥山東反清革命。對日抗戰勝利後,參與制定中華民國憲法,民國十三年(1924年)國民黨改組起至民國四十年(1951年),二十七年間歷任六屆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常務委員,於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來臺,民國四十年(1951年)改任中央評議委員,直到民國四十三年(1954年)去世。 丁惟汾先生墓選址於新店獅頭山腰,墓體有于右任先生題名、馬壽華為墓耳繪竹,以及由陳巨來為馬壽華篆刻落印。

基本資訊

  • 現況地址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地址
    1
    新北市
    新店區
    文中路能仁家商東南側坡地
  • 公告
    類別
    公告文號
    公告日期
    備註
    指定/登錄
    北府文資字第1000012938號
    2011-08-02 13:37:10.0
    變更/修正
    北府文資字第1001713398號
    2011-11-25 00:00:00.0
  • 種類
    種類代碼
    A12


    種類名稱
    墓葬


  • 現狀
    整體修復前墓體通道地面有施工造成之壓印,並有石材表面風化及接縫鬆解現象。 經民國一百零八年(2019年)進行墓體整體修復工程後,現狀良好。
  • 外觀特徵
    丁惟汾先生及夫人墓在墳墓本體之上並無墓亭,墓碑前安置石桌,以置香案鮮花供品等物,緊鄰為第一拜埕,與兩側分別可通環繞圓筒狀墓本體的通道,拜埕約可容六至八人站立祭拜。又第一拜埕向前方順山坡地勢下六階,達一平台,是為二拜埕位置,拜埕中間位置循墓前弧形平台砌一磚高的擋水線,可將墓地排水從兩側切口導出,以免雨水向下方整面階梯洩流,將第二拜埕分為兩區塊,各約可站立四人空間 二拜埕位置的平台下方再配置八階石砌樓梯,增加一墓手形成三拜埕。整體墓園形制依自然山坡地勢,採座山觀局的安排。 墓體為圓筒狀,中央隆起,向四面略傾斜而下,主要乃為良好排水而設計,邊緣垂直而下,形成圓筒狀墓體內環壁體,呈現墓本體建築圓形直筒狀升高於地面。 資料來源:新北市歷史建築丁惟汾墓修復或再利用計畫
  •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
    因應古蹟所在之環境,故需訂定完善的維護管理計畫,聯外步道落葉應定時的清掃,墓體周圍土壤容易生長雜草植,需按月編制人員負責墓園的除草工作,以維護墓園避免陰暗潮濕、安全及美觀的環境。 資料來源:新北市歷史建築丁惟汾墓修復及再利用工程工作報告書
  • 使用情形
    位於新店區文中路能仁家商東南側坡地,由該校代為清掃維護。
  • 所有權屬
    身分
    名稱
    建築所有人
    丁OOOOOOOOO
    土地所有人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
  •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新北市板橋區中山路一段161號28樓
  • 主管機關單位
    文化局
  •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2)29603456
  • 主管機關名稱
    新北市政府
  • 所屬主管機關
    新北市政府
  • 是否收費
  • 是否開放
  • 評定基準
    具歷史文化價值者/其他具歷史建築價值者
  • 定著土地範圍(公告地號)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大小段
    地號
    1
    新北市
    新店區
    廣明段
    393-1
  • 緯度
    24.957697
  • 經度
    121.540889
  • 法令依據
    <<歷史建築登錄廢止審查及輔助辦法>>第2條第1項第1、4款
  • 歷史沿革資料來源
    新北市歷史建築丁惟汾墓修復或再利用計畫
  • 指定(登錄)理由
    1、丁惟汾先生為中華民國開國元老,追隨 國父孫中山先生開創立國大業,並奠定國家各項行政法制,且在教育及學術上貢獻卓著,為後世所景仰。 2、墓體依山面水之勢,造型素雅,前階梯兩護前端以書卷收尾,顯現文雅柔美的墓前景緻。 3、碑文由前監察院長,書法家于右任先生所撰,碑文陰刻字體清晰完整保存。兩翼刻竹,顯現蒼勁枝葉與挺拔雋秀之典雅筆觸,應為出自名家之作。墓碑雕刻能夠忠實傳達畫境,亦屬刻工精細的展現。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