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鹿港新祖宮

鹿港新祖宮現今位於彰化縣鹿港鎮洛津裡埔頭街96號,興建於乾隆52年(西元1787年),與當時爆發的林爽文事件有所相關。    乾隆52年(西元1787年)林爽文在臺起事,攻陷彰化,殺臺灣知府孫景燧、理番同知長庚、攝縣事劉亨基等人,清朝政府命令福康安為將軍率軍渡海平定亂事,最終於乾隆53年(西元1788年)2月平定林爽文事件,福康安感念保佑軍隊渡海的媽祖,於是上奏清朝廷,建請在鹿港地區興建媽祖廟,此舉同時也強調「媽祖助福康安渡過黑水溝來臺平亂」的平亂正當性,此廟即為現今的鹿港新祖宮。之後由鹿港日茂行的第一代主人林振嵩的捐輸下,在乾隆52年(西元1787年)12月開始建廟,根據「敕建天后宮碑記」所載,鹿港新祖宮之設由德明額負責,並於乾隆53年(西元1788年)奉迎媽祖神像入祀,是鹿港唯一一座由皇帝敕建之媽祖廟,為與較早建廟的天后宮做出區別,民眾稱之為「新宮」、「新祖宮」。後在嘉慶12年(西元1807年)、道光13年(西元1833年),鹿港新祖宮兩次在日茂行的負責人協助下進行重修。由於鹿港新祖宮為全臺唯一由皇帝敕建之媽祖廟,在清代即具有崇高的地位,廟旁更曾設置文武朝房作為往來文武官員暫時休息之所,傳言官員無論是到鹿港任職或者自鹿港登岸,都要先到鹿港新祖宮參拜,來臺任職的官員更會在這裡稍做停留再轉往他處。清代的歷次修建亦多由官員主導,並有鹿港郊商的參與。 官廟性質強烈的鹿港新祖宮,在日治時期曾由日本政府用作官廳或倉庫,其後於明治42年(西元1909年)由辜顯榮領收,並且將土地與廟宇歸還鹿港新祖宮,由民間接手管理,官廟性質從此轉為民間信仰。二戰後,廟宇破損嚴重,且兩廡被佔,直到民國44年(西元1955年)才進行廟宇的修建,之後於民國63年(西元1974年)再次修建,今日所見之格局為上述兩次大修之樣貌。民國68年(西元1979年)、民國69年(西元1980年)、民國84年(西元1995年)、民國93年(西元2004年)、民國100年(西元2011)、民國101年(西元2012年)分別進行過廟宇的增建與整修。 至於廟外則設有「文官下轎、武官下馬」碑,藉以提醒往來官民下馬步行入廟,以示崇敬,由於該下馬碑已於日治時期遭到破壞腰斬,現今「文武官員至此下馬」碑為民國94年(西元2005年)重建。

基本資訊

  • 現況地址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地址
    1
    彰化縣
    鹿港鎮
    洛津里埔頭街96號
  • 公告
    類別
    公告文號
    公告日期
    備註
    指定/登錄
    府授文資字第10002395361號
    2011-07-07 14:06:38.0
  • 級別名稱
    縣(市)定古蹟
  • 種類
    種類代碼
    A2


    種類名稱
    寺廟


  • 現狀
    鹿港新祖宮於民國100年(西元2011年)指定為縣定古蹟,目前建物保存完整、狀態良好,供民眾參拜。
  • 外觀特徵
    鹿港新祖宮始現況配置係民國44年(西元1955年)與民國63年(西元1974年)二次大修,乃成今日所見之格局,現今所見之格局,建築組群由前而後依序為山門、廟埕、拜亭及正殿,為二進式建築。由山門進入後為開闊之廟埕,廟埕龍邊為兩層樓水泥造之聖德樓,虎邊則配置金爐與石碑群,次為廟埕相對的東西側轅門。另虎邊山牆新增男廁,緊鄰正殿外牆,遮蔽了原有牆體,女廁則配置於龍邊轅門旁;正殿後牆距離鄰房僅約2.15公尺,於虎側設一鐵門限制進出。 拜亭屋頂為歇山形式的變形,明間做三川脊,中脊燕尾起翹,屋脊規帶做人物花草剪黏。屋面為筒板瓦鋪面,下做瓦當滴水收邊;脊上裝飾傳統瓷瓦剪黏,中脊上做福祿壽三仙,兩側為蛟龍回首,脊腹做八仙帶騎,稍間屋脊和垂脊則為團鳳朝陽。    正殿屋頂為硬山形式,屋面為筒板瓦鋪面,整修時批上紅色PU防水,明間中脊做寶塔的剪黏裝飾,研判為民國68年(西元1979年)後重作,兩側做蛟龍呈現雙龍搶珠之勢,脊腹裝飾做花草剪黏,稍間屋脊則為麒麟踏八寶。 拜亭為民國63年(西元1974年)以鋼筋混凝土仿木構造新建,此種作法稱為「不見木」。鹿港新祖宮拜亭雖然為鋼筋混凝土構造,但在細部的構材單元特徵上,仍盡量延續原有的風格。正面牌樓面為木作隔扇,明間為三關六扇,次間各開兩扇門。前步口左右為對看字碑,下方為花崗石堆砌,上方設有題字,拜亭前步口為檐柱出栱插入吊筒承挑檐桁,吊筒為花苞和花籃的形式,步通出頭做鳳凰、倒爬虎、仙人的豎材,明間和次間的檐柱做龍柱,步通矩形不帶抹角,通隨不做雕刻,束仔明顯切出腰線。稍間正立面開八角形門孔和圓形竹節窗,稍間牆堵下方為早期山門拆除後留存的麒麟石堵。 正殿則為磚木混合構造,主要構造為石、紅磚、木為主,外牆為紅磚砌無做粉刷,虎側天井於民國101年(西元2012年)改建成茶水間與廚房空間使用,牆面表面做油漆,建築構造以木作為主要材料。正殿後方另開有兩扇砌磚拱門,上有雙錢紋形式的花窗。
  •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
    1.龍邊壁體受到水垂流影響造成的劣化較大,建議整體建物應定期留意使用情形與日常維護,避免過度損壞。 2.請管理單位定期檢視電線管理及明火之使用,並確實檢視無使用之設施電源是否關閉,以及焚香是否熄滅。
  • 使用情形
    鹿港新祖新祖宮除辦公室、廟祝居住空間和神房之空間採不開放,其餘部分皆開放參觀,並由新祖宮管理委員會印製解說簡介供參觀者自由索取,若有民眾需要,可由廟內服務臺職員進行導覽解說工作。
  • 所有權屬
    身分
    名稱
    土地所有人
    鹿OOOOOOOOO
  •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彰化縣彰化市卦山路3號
  • 主管機關單位
    彰化縣文化局
  •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4-7292201
  • 主管機關名稱
    彰化縣政府
  • 所屬主管機關
    彰化縣政府
  • 室內特徵
    拜亭中架為三通五瓜的構架形式,四點金柱內的通皆做卵形斷面,兩端做魚尾叉,點金柱和檐柱的柱頭為仿西式柱頭,大通上置形體修長的趖瓜木瓜筒,出三爪,瓜爪環樑過底,上疊二斗承接前後五架桁一挑一斗承接雞舌木,三通瓜筒疊一斗接雲形頭巾承接中脊桁,橫向出挑一跳斗接中脊。明間大通置二鰲魚雀替取吞火之意,次間大通下置鳳凰雀替為天下太平。束仔為肥束下置束隨、看隨不做雕刻,表面做彩繪,束尾為雲形。後檐口由後點金柱出一步通直接插入後檐柱,上置束仔板下方為束隨,後點檐柱上方九架桁即水槽樑,承接正殿的雨水並排出。    正殿面闊三開間,構架為前十三後十五架桁不對稱的構架形式,次間不做大木構架直接做硬山擱檁。稍間於民國63年(西元1974年)改建成鋼筋混凝土,形式為仿傳統硬山擱檁。    前步口檐柱正出栱插入吊筒承挑檐桁,吊筒為花苞的形式,步通出頭做雲形。步通做矩形斷面不帶抹角,束仔則為彎板。前檐柱即為牌樓封住。步口採一通二瓜捲棚的形式,通為卵形斷面表面施彩繪,下置螭虎通隨,上置修長趖瓜木瓜筒,出三爪,其瓜爪環樑過底,瓜筒上疊一斗承接雞舌木,橫向出栱前有仙人的豎材裝飾,瓜筒之間用束仔相連接,下置束隨。瓜筒旁置八角形燈樑,束仔為肥束表面施彩繪,束隨透雕為琴棋之主題。次間附壁上做花草斗座。次間與四點金柱中多做一組構架,為承鐘鼓之重量,形式與中架步口相同,通隨和束隨雕刻不同。    中架為三通五瓜構架形式,通皆做卵形斷面表面皆施彩繪,兩端皆為魚尾叉,後點金為仿西式柱頭,神龕前方柱為八角形,材料皆為石木接柱。大通、二通下置二如意雀替,大通上置體型修長趖瓜木瓜筒,出三爪,其瓜爪環樑過底,瓜筒上疊兩斗承前後五架桁,橫向出栱出一跳接雞舌木,出栱上有仙人豎材。二通上置與大通相同之瘦長木瓜筒,瓜筒上疊斗挑前後三架桁。三通下置螭虎通隨,上置形體飽滿圓潤金瓜筒,瓜爪延伸至三通的腰線處,金瓜筒接雲形頭巾並承中脊桁,桁向出斗栱一跳接中脊桁。束仔皆為肥束,表面施彩繪,束隨做透雕裝飾。後檐口由後點金柱出步通直接插入後附點金柱。通皆為卵形斷面,並兩端帶魚尾叉,通隨正面雕有花草圖案背面不施雕刻,後附點金柱構架與神龕架因做天花,構架上不施雕刻與彩繪。 牆面構造部分,前步口內部牆面為白灰牆,臺度為斗子砌,正殿後方牆面為白灰牆,臺度為花崗石堆砌以紅磚收邊,龍側立面原有建築的部分為紅磚所砌成,後方增建的部分為水泥砂漿粉刷,虎側立面為紅磚堆砌。拜亭的地坪使用石材和混凝土兩種材料,拜亭前檐口為花崗石砛,明間和次間則為混凝土壓出六角形磚的形式。正殿地坪檐口做花崗石砛,步口同拜亭的地坪,牌樓面後方為磨石子地坪,神龕前方有花崗跪拜石,四邊的磨石子裝飾則為成捲草紋,四點金柱下方有紅色磨石子地坪,藉此區分明間和次間,稍間文昌殿地坪為民國64年(西元1974年)改建時鋪設六角磚。
  • 評定基準
    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重要歷史事件或人物之關係/各時代表現地方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具建築史上之意義,有再利用之價值及潛力者
  • 定著土地範圍(公告地號)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大小段
    地號
    1
    彰化縣
    鹿港鎮
    文開段
    309
    2
    彰化縣
    鹿港鎮
    文開段
    310
    3
    彰化縣
    鹿港鎮
    文開段
    313
  • 緯度
    24.057964
  • 經度
    120.431436
  • 法令依據
    <<文化資產保存法>>暨<<古蹟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
  • 影音多媒體圖片
    檔案網址


    拍攝者
    趙守彥


    多媒體名稱
    鹿港新祖宮01


    檔案說明
    趙守彥於2019年,以「CC BY-NC 4.0」同意授權此拍攝作品,給彰化縣文化局。


    拍攝時間
    約於2011年


    檔案網址


    拍攝者
    趙守彥


    多媒體名稱
    鹿港新祖宮02


    檔案說明
    趙守彥於2019年,以「CC BY-NC 4.0」同意授權此拍攝作品,給彰化縣文化局。


    拍攝時間
    約於2011年


    檔案網址


    拍攝者
    趙守彥


    多媒體名稱
    鹿港新祖宮03


    檔案說明
    趙守彥於2019年,以「CC BY-NC 4.0」同意授權此拍攝作品,給彰化縣文化局。


    拍攝時間
    約於2011年


    檔案網址


    拍攝者
    趙守彥


    多媒體名稱
    鹿港新祖宮04


    檔案說明
    趙守彥於2019年,以「CC BY-NC 4.0」同意授權此拍攝作品,給彰化縣文化局。


    拍攝時間
    約於2011年


    檔案網址


    拍攝者
    趙守彥


    多媒體名稱
    鹿港新祖宮05


    檔案說明
    趙守彥於2019年,以「CC BY-NC 4.0」同意授權此拍攝作品,給彰化縣文化局。


    拍攝時間
    約於2011年


  • 指定(登錄)理由
    1.「鹿港新祖宮」於乾隆52年(西元1787年)建廟,歷史久遠,為全臺唯一官設媽祖廟,具稀少性,雖現有廟體為後期改建之結果,但仍屬重要之歷史見證,尤以廟中之碑石及石香爐極具歷史價值。 2.正殿木結構具營建美學價值,表現較晚近年代之營建工法與特色。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