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寶藏巖聚落

1.本市聚落「寶藏巖聚落」位於本市公館地區(汀州路三段230巷)臨新店溪、靠小觀音山麓,市定古蹟寶藏巖寺位於本聚落範圍內。該區民國60年初發展為非正式住宅聚落,為光復後典型因住宅需求所自然發展出由退役榮民組成的違建聚落。 2.另寶藏巖聚落入口營房因公館地區小觀音山水源地因鄰近總統府之地緣特性,遂發展為首都南方軍事要塞,現在的自來水園區公館停車場及福和橋下方大片腹地成為「台灣北部防守區司令部」之駐地,今萬盛溪北岸寶藏巖聚落內球場一帶為守衛總統府憲兵禁衛營之訓練營區,除寶藏巖入口處營房外,其餘軍方房舍皆於1994年前拆除。入口營房與寶藏巖發展有相同的時空背景,且是附近唯一未被拆除的軍事建築,極具保存價值。 3.「寶藏巖聚落」空間目前由臺北市政府文化局辦理寶藏家園、由財團法人臺北市文化基金會辦理國際藝術村及臺北影視音實驗教育機構等相關再利用使用。

基本資訊

  • 現況地址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地址
    1
    臺北市
    中正區
    福和段二小段690、691、694、695-1、695-2地號土地
  • 公告
    類別
    公告文號
    公告日期
    備註
    指定/登錄
    北市文化二字第10030320800號
    2011-05-27 00:00:00.0
    登錄聚落
    指定/登錄
    北市文化文資字第10760199041號
    2018-08-31 00:00:00.0
    登錄聚落建築群、新增定著土地範圍
  • 級別名稱
    聚落建築群
  • 種類
    種類代碼
    B6


    種類名稱
    近代宿舍


  •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
    寶藏巖聚落及建物之維護,並依據臺北市寶藏巖共生聚落(寶藏家園)申請使用審查基準等相關規定辦理。
  • 公告建號
    項次
    1


    縣市
    臺北市


  • 使用情形
    「寶藏巖聚落」空間目前由臺北市政府文化局辦理寶藏家園、由財團法人臺北市文化基金會辦理國際藝術村及臺北影視音實驗教育機構等相關再利用使用。
  • 所有權屬
    身分
    名稱
    土地所有人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 地區發展與特色
    1.戰後違建聚落之代表。 2.非正式營造過程形成的自然聚落,風格獨特且無法重現。
  •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臺北市信義區市府路1號4樓東北區
  • 主管機關單位
    文化資產科
  •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2)2720-8889
  • 主管機關名稱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 所屬主管機關
    臺北市政府
  • 歷史脈絡與保存價值
    1.民國93年2月19日以「寶藏巖歷史聚落為非正式營造過程所形成之自然聚落,風格獨特且無法重現,為戰後弱勢者自力造屋聚落之代表」之理由,同意登錄「寶藏巖歷史聚落」為本市第一處聚落形態之「歷史建築」。 2.「文化資產保存法」自94年11月1日施行,為使該聚落現況名實相符,擬於民國100年1月18日邀集專案小組進行中正區「寶藏巖」具文化資產聚落價值鑑定會勘。本案專案小組會勘意見依聚落登錄廢止審查及輔助辦法第4條第1項第2款規定,續於同(100)年1月27日召開中正區寶藏巖聚落登錄公聽會,邀請會勘之專案小組成員及相關單位及民眾自由參加,續將會議結論提送民國100年2月22日本市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會第34次會議討論,結論同意登錄「寶藏巖聚落」為本市聚落。
  • 評定基準
    整體環境具地方特色者/整體環境具地方特色者/歷史脈絡與紋理具保存價值者/歷史脈絡與紋理具保存價值者
  • 定著土地範圍(公告地號)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大小段
    地號
    1
    臺北市
    中正區
    福和段二小段
    690
    2
    臺北市
    中正區
    福和段二小段
    691
    3
    臺北市
    中正區
    福和段二小段
    694
    4
    臺北市
    中正區
    福和段二小段
    695-1
    5
    臺北市
    中正區
    福和段二小段
    695-2
  • 緯度
    25.010922561283618
  • 經度
    121.53225326117845
  • 法令依據
    符合聚落登錄廢止審查及輔助辦法第2條第1項第1、2款登錄評定基準。
  • 指定(登錄)理由
    公館小觀音山下寶藏巖聚落為戰後臺灣城市裡,非正式營造過程所形成的聚落,是榮民、城鄉移民與都市原住民等社會弱勢者,在都市邊緣山坡地上自力造屋的代表,有歷史的特色。
  • 建築形式與景觀特色
    建築物興築方式為都市弱勢族群自力營造搭架,結構多為木造、磚造、加強磚造、少部分為混凝土構造。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