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大成至聖先師釋奠典禮

祭孔之始,起於孔子逝世後第2年(公元前478年)魯哀公將曲阜孔子舊宅改立為廟 (今曲阜孔廟),並按歲時祭祀,為諸侯祭孔之始。漢高祖 12 年(公元前 195 年)以太牢(牛、羊、豬)祭祀,為天子祭孔之始,接著歷代帝王皆將祭孔列入官祀。「釋」有解說、放開之義,「奠」為祭祀、呈獻之義,「釋奠」一詞指的是祭典儀式,在祭儀過程中敬獻牲品、酒等祭品,並獻以舞樂,後成為祭孔儀節的代名詞。 鄭氏時期臺南孔廟如何進行釋奠禮並無文獻留存,而不詳。臺灣劃入清版圖 後,於春秋二季以「釋菜禮」祭孔,並無舞樂,只以簡單鼓吹迎送。到1711年(清康熙五十年)才統一為清制。 日治皇民化時期,曾被日本政府接收列管,祭孔改為神道儀式。戰後,以成書院成員重新組織,再以《聖廟釋奠儀節》、《同聲集》為依據,恢復傳統漢人釋奠禮。此時期在舉辦日期上則發生變化,過去臺南孔廟秋祭日期為承襲明清以來之制,擇於農曆8月27日進行,1952年(民國四十一年)從農曆換算成國曆,並訂為教師節,祭孔秋祭調整為國曆9月28日,儀式仍維持過去清領之傳承,僅將跪拜之禮改成鞠躬之禮,並逐步開放女性與祭,不過禮樂生仍舊維持由男性所擔任。

基本資訊

  • 現況地址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地址
    1
    臺南市
    中西區
  • 公告
    類別
    公告文號
    公告日期
    備註
    指定/登錄
    南市文資字第1000166581A號
    2011-03-15 15:12:24.0
    變更/修正
    府文資處字第1071237560B號
    2018-11-12 00:00:00.0
  • 級別名稱
    民俗
  • 種類
    種類代碼
    F5


    種類名稱
    儀式、祭典、節慶


  • 儀式過程及重要特徵
    大成至聖先師釋奠典禮一年有2次,分別為春秋各1次。時間點分別為「春分」上午6:00及「國曆9月28日」上午5:00。在祭孔前會擇日進行釋奠典禮之預演,稱「釋奠習儀」。大成至聖先師釋奠典禮分成2階段,先進行「祀五代先王」,時間比孔子釋奠禮提早約30-40分。崇聖祠祀五代先王祭典流程亦為三獻禮,只是規模是釋奠禮之簡化。 孔子釋奠之禮為三獻禮(初獻、亞獻、終獻),整體過程可分成7大階段,皆由以成書院禮樂生進行,並由市長擔任主祭正獻。 釋奠流程簡述如下: 1.排班就位 (1)鼓部長:鼖鼓 (2)大通唱:「走班」;執事、樂生、佾生。排列整齊於大成門外。 (3) 大通唱:「祭典開始,行釋奠禮」;再唱「啟扉」,大成殿開門,接著執 事、樂生、佾生、糾儀官、陪祭官、分獻官、正獻官依序就位。 2.迎神禮 (1)大通唱:「瘞毛血」;執事者將裝有太牢毛血之禮器,送至大成門外。完畢,再唱「迎神」。 (2) 東麾唱:「樂奏〈昭平之章〉」;大成門外執事儀仗引孔子之神靈入大成殿,同時樂生奏樂歌吟。 (3) 大通唱:「全體肅立,行三鞠躬禮」;再唱「行上香禮」,此時禮生引導正獻官至盥洗所盥洗,從東階入大成殿行上香禮。 (4) 西麾唱:「樂止」,詩歌、鼓樂停止。 3.初獻禮 (1) 大通唱:「奠帛、爵,行初獻禮」;初獻禮開始。 (2) 東麾唱:「樂奏〈宣平之章〉」;樂生奏樂歌吟。 (3) 東節唱:「舞以〈宣平之舞〉」;佾生舞蹈。 (4) 正引贊唱:「正獻官行初獻禮」,依序進行上香、獻帛、奠爵、鞠躬之禮;接著恭讀祝文。 (5) 大通唱:「讀祝文,眾官皆禮!」;祝文官唱誦祭孔祝文,完畢後,正獻官行三鞠躬禮,並復位。 (6) 引贊唱:「分獻官行初獻禮」,禮生引導分獻官至東西配、東西哲、東西廡、名宦祠、鄉賢祠、節婦祠、文昌閣神位前,依序進行上香、獻帛、奠爵、鞠躬之禮。 (7) 西麾唱:「樂止」,詩歌、鼓樂停止。 (8) 西節唱:「舞止」,佾舞停止。 4.亞獻禮 (1) 大通唱:「行亞獻禮」;亞獻禮開始。 (2) 東麾唱:「樂奏〈秩平之章〉」;樂生奏樂歌吟。 (3) 東節唱:「舞以〈秩平之舞〉」;佾生舞蹈。 (4) 正引贊唱:「正獻官行亞獻禮」,進行奠爵、鞠躬之禮。 (5) 引贊唱:「分獻官行亞獻禮」,禮生引導分獻官至東西配、東西哲、東西廡、名宦祠、鄉賢祠、節婦祠、文昌閣神位前,進行奠爵、鞠躬之禮。 (6) 西麾唱:「樂止」,詩歌、鼓樂停止。 (7) 西節唱:「舞止」,佾舞停止。 5.終獻禮 (1) 大通唱:「行終獻禮」;終獻禮開始。 (2) 東麾唱:「樂奏〈敘平之章〉」;樂生奏樂歌吟。 (3) 東節唱:「舞以〈敘平之舞〉」;佾生舞蹈。 (4) 正引贊唱:「正獻官行終獻禮」,進行奠爵、鞠躬之禮。 (5) 引贊唱:「分獻官行終獻禮」,禮生引導分獻官至東西配、東西哲、東西廡、名宦祠、鄉賢祠、節婦祠、文昌閣神位前,進行奠爵、鞠躬之禮。 (6) 西麾唱:「樂止」,詩歌、鼓樂停止。 (7) 西節唱:「舞止」,佾舞停止。 (8) 大通唱:「飲福受胙」;正獻官至香案前,進行飲福酒、受福胙,行鞠躬。 6.撤饌禮 (1) 大通唱:「行撤饌禮」;撤饌禮開始,禮生捧饌至大成門外。 (2) 東麾唱:「樂奏〈懿平之章〉」;樂生奏樂歌吟。 (3) 西麾唱:「樂止」,詩歌、鼓樂停止。 7.送神禮 (1) 大通唱:「送神」;鼖鼓、鏞鐘齊鳴,儀仗由內撤至大成門外。 (2) 東麾唱:「樂奏〈德平之章〉」;樂生奏樂歌吟。 (3) 大通唱:「全體肅立,行鞠躬禮」。 (4) 西麾唱:「樂止」,詩歌、鼓樂停止。 (5) 大通唱:「望燎」;司祝者捧祝、司帛者捧帛齊至大成門外燎亭,焚祝文、帛。樂生奏十三音〈殿前吹〉。正獻官與分獻官至燎亭前注視祝、帛焚畢。正獻官與分獻官向外遙望燎亭。 (6) 大通唱:「眡燎!復位!禮成退班!」;典禮結束。
  • 所屬族群
    類別名稱
    漢民族


  •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5巷1號3樓
  • 主管機關單位
    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
  •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6-2213569
  • 主管機關名稱
    臺南市政府
  • 所屬主管機關
    臺南市政府
  • 主辦單位-地址
    臺南市中西區南門路2號
  • 主辦單位-聯絡人
    以成書院:方總幹事
  • 主辦單位-聯絡電話
    以成書院:06-2219463
  • 主辦單位-名稱
    臺南市文廟樂局以成書院
  • 評定基準
    傳統性:具有古昔生活傳承,風俗形成與發展者/地方性:民俗其形成與發展具地方特色,或與其他地區有顯著差異者/歷史性:由歷史事件形成,具有紀念性意義者/文化性:具有特殊生活文化價值者/典範性:民俗活動具有示範作用,可顯示其特色者
  • 法令依據
    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第59條第4項規定所擬定之「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1項規定。
  • 保存者/保存團體
    臺南市文廟樂局以成書院
  • 指定(登錄)理由
    1.臺南孔廟創建於明永曆19年(1665年),釋奠典禮的舉行延續至今,其詳細內容收錄於日本昭和8年(1933年)出版之《聖廟釋奠儀節》(內含典禮流程、禮器、擺設、佾舞、意涵等等),該書稱當時以成書院院生生前往中國山東訪查後編寫而成,其依據可溯及更早之年代。 2.以成書院多年來依據《聖廟釋奠儀節》舉行隆重嚴肅之春秋祭祀儀式,傳統的儒學精深及禮樂祭儀,在臺南孔廟被完整的保存。歷經改政權更迭、烽火歲月,祭孔儀節與禮樂器具依舊被完整的保存。
  • 代表圖像來源
    趙守彥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