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竹籐編

臺灣竹工藝的發展,始於先民的就地取材,自製日常用品。至雍正年間開禁後,才開始有較精緻的竹製品輸入,尤以閩、粵兩地的式樣更為顯著。 日治時期則開始竹製家具的外銷,另一方面,日本亦從臺灣招聘竹工師傅赴京都從事新設計的竹器製作,如:嘉義徐振生、鹿港陳贊成、二水許正等人,即皆一時之選,其間竹釘的使用,則被認為是一大創見。 不久,又在關廟與竹山各設立竹編研習所,對台灣竹藝產業化的發展,奠下良好的基礎。如今精湛的竹編藝師如竹山的黃塗山、吳聖宗(已謝世),關廟的塗坤山等即為當時的學員。日治時期家具業以嘉義、斗六、鹿港、竹山等地較為發達,亦具有專業的性質,而竹編業多為副業,以關廟較多。 到了1950年左右,臺灣竹材加工約近2萬人從事生產,尤以關廟鄉為大宗,1956年左右,大量塑膠製品投入市場,竹工藝因而沒落,關廟受到波及,乃漸轉型以籐加工為主。至1960年代,竹製品加工形態由手工轉為機器,先後在竹山、草屯、關廟、鹿港、布袋、埔心、木柵等地,成立竹材加工技術的訓練。故而1960年至1970年間,業者開始設立工廠,專事外銷生產,產品以籃、盤類為主,竹器業者有百分之70以上是在此時期設立;不過,手工編織仍佔大部份。 唯近年來,受東南亞地區廉價勞工及竹藝品大量傾銷之故,臺灣的竹製品因而一落千丈,瀕臨消失。一些竹藝業者紛紛轉行或至國外投資設廠,目前臺灣的傳統竹器製作供需數量甚微,外銷幾乎完全中斷,只有部份家庭式小工廠及少數竹藝家以內銷方式經營而尚存,傳統竹藝的存續實為隱憂之問題。

基本資訊

  • 現況地址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地址
    1
    臺南市
    關廟區
  • 公告
    類別
    公告文號
    公告日期
    備註
    指定/登錄
    府文資字第1000476021號
    2010-11-26 00:00:00.0
    指定/登錄
    府文資字第0990303673B號
    2010-11-26 10:33:22.03
    指定/登錄
    府文資字第0990303672號
    2010-11-26 16:52:53.121
    變更/修正
    府文資字第1000475273B號
    2011-07-11 10:30:18.516
    變更/修正
    府文資字第1041267356號
    2016-01-06 10:31:37.327
    修正名稱
  • 級別名稱
    傳統工藝
  • 種類
    種類代碼
    E1.99


    種類名稱
    其他


    其他說明
    竹籐編


  • 所屬族群
    類別名稱
    漢民族


  •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5巷1號
  • 主管機關單位
    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
  •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6-2213569
  • 主管機關名稱
    臺南市政府
  • 所屬主管機關
    臺南市政府
  • 評定基準
    藝術性:具有藝術價值者/特殊性:構成傳統藝術之特殊藝能表現,其技法優秀者/地方性:傳統藝術領域有價值與地位,並具有地方色彩或流派特色顯著者
  • 法令依據
    1、文化資產保存法第59條第1項規定。 2、傳統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1項規定。
  • 保存者/保存團體
    盧靖枝 (歿)、莫永崇 (歿)
  • 指定(登錄)理由
    一、盧靖枝 (1)竹編作品細膩精緻,造型種類繁多,蘊含眾多民俗意象圖案,作品兼具藝術性與實用性,彰顯臺灣民族生活智慧。 (2)竹編技巧嫻熟,作品題材依時推陳出新,技法再複雜亦可無師自通,偏向台式風格。 (3)自幼即生長於南臺灣竹藝產業重鎮-關廟區,傳承家族竹編產業,推廣並延續關廟竹編工業。 (4)長期於國內、外各地參展或進行竹編教學,獲獎無數,已有傳習人傳承技法並接續發揚光大。 二、莫永崇 (1)竹編作品紋路細緻,結構扎實,造型多元,風格寫實,作品兼具藝術性與實用性。 (2)製作過程嚴謹,手繪設計圖稿,原料就地取材,秉持傳統技法,作品蘊含臺灣民俗意象、動物、植物等形貌,或匠心獨運,創作深具個人風格之作品。 (3)自日治時期即研習竹藝,師承竹編大師張清波、張真經、黃宗能與工藝大師顏水龍,作品能展現地方民俗特色並具日式風格。 (4)長期於推廣中心、工廠、學校從事竹編手工藝教學,深受國家肯定,對竹藝傳習貢獻良多。
  • 代表圖像來源
    台南市政府文化局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