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康熙臺灣輿圖

1. 民國92年12月至93年6月進行修護前狀況檢測,製作等比例損傷地圖,並擬定修護方針2. 民國93年9月至94年12月進行藏品修護,包括顏料層加固、浮起散亂之絹片重新加固、以清水洗淨、揭除背紙及原先之不當折條、以乾式法揭除舊裱、修理原先之錯亂補絹、重新托心及加固、按原手卷形式重心裝裱、製作高級桐木雙層包存箱等各項工序3. 經修護後,本藏品狀況獲得大幅改善,目前狀態已穩定。

基本資訊

  • 現況地址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地址
    1
    臺北市
    中正區
  • 數量
    1
  • 公告
    類別
    公告文號
    公告日期
    備註
    指定/登錄
    會授資籌二字第09920066461號
    2010-06-14 00:00:00.0
  • 級別名稱
    國寶
  • 種類
    種類代碼
    G3


    種類名稱
    圖書文獻及影音資料


    種類子類別代碼
    G3.3


    總類子類別名稱
    圖繪


  • 年代
    約清康熙38至43年(1699-1704)
  • 材質
    絹本設色
  • 尺寸
    69.7×565公分
  • 保存環境
    庫房或展覽空間
  •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台中市南區復興路三段362號
  • 主管機關單位
    文化資產局
  •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4-2217-7777
  • 主管機關名稱
    文化部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評定基準
    具有特殊歷史意義或能表現傳統、族群或地方文化特色/具有特殊之時代特色、技術及流派/品質精良且數量特別稀少/具有特殊歷史、文化、藝術或科學價值
  • 保管單位
    保管單位名稱
    國立臺灣博物館


  • 古物所在地
    所在地名稱
    國立臺灣博物館


    保存空間地址
    100台北市中正區襄陽路2號


    保存空間屬性
    博物館、圖書館


    保存空間文資身分
    古蹟


  • 法令依據
    1.「文化資產保存法」第六十六條。2.符合「古物分級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四條第一、二、五、六款、第六條及第七條。
  • 古物出處/出處或來源
    既存(繼承)
  • 出處或來源說明
    可能為清宮流出品,輾轉入藏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博物館,民國34年由臺灣省立博物館接收,一直典藏至今
  • 指定(登錄)理由
    1. 本件為漢文輿圖中最早、最完整之臺灣輿圖,具稀有性其學術價值高。2. 以寫實手法描繪出17、18世紀更迭之際,臺灣西部由北到南的山川地形、兵備部署與城鄉生活等景觀,表現出當時臺灣社會文化生活及清初對臺灣地理知識的一個縮影。3. 本輿圖為雍正臺灣輿圖、乾隆臺灣輿圖之所本。可上溯鄭氏時期之形貌,又可作為其後地圖之比較,顯現臺灣地貌的演變。具有特殊歷史、文化及學術價值。
  • 代表圖像來源
    國立臺灣博物館
  • 典藏或財產編號
    AH580
  • 保存現狀
    有損傷但狀況穩定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